阅读笔记:什么是好的孩子教育呢

2023-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施吉涛

去年,一位导师开始做起了家庭教育,当时有些不解,应该是他的孩子教育这块实践走通了

  接着就是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关于教育有些特别的论述

然后今天一位导师也提到了自己对孩子教育这块的思考,那就顺着聊一下

    教育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一起思考一下

一位同龄人订的是“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养育的方式是“不卷,做榜样,身教大于言传”。

  也就是她的孩子教育的1.0版本,后续还会更新

  导师的是:“帮助一个人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使命,同时帮助他/她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全部特长,去完成个人使命。

    在我看来,还在于激发个体的生命力,基础就是营造一个自由的生活环境,为其好奇心和爱好提供一些帮助,学会一样体育运动,其他为人处事,关于社会的常识早些让其了解社会,个人的道德以身作则就足够

    那么教育成功的衡量标准呢?健康,幸福,终身成长,人际关系良好,有一些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儿

导师的是“看在他/她的一生中,是否能持续保持学习?教育是否帮助他/她找到人生特长和个人使命。”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也就是把孩子当做孩子,减少按照成人的意志去设计和“纠正”

    目前教育面临的一些困境一是学校中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二是做不到终生,可持续一生的(学校教育分为了几个断层,小学中学大学…,还有学科也难以做到系统性)

    但是呢,好学校,好老师依然长期有效,接着是更重要的家庭教育

    目前特别普遍的问题,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前一个多星期回家,见了二姑,表哥在银行,常加班,应酬,表嫂做镇长,也是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两个女儿是二姑带着,幸运的是二姑自己就是老师,在中学以前都带得好,绘画,舞蹈,音乐,诗歌,书法,数学,写作,英语都能引导一下

    但很多家庭的条件是选择了放养,然后认为交给学校就好了

导师认为,培养孩子的这些特点很重要

“-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有同理心、愿意帮助他人,解决更大范围的问题
-对世界有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
-能正确的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

  也就是一个成长性的,开放性的,面对不确定性的一个生命状态

  接着来看一个有些特别的角度,教育的消费者和教育的受益者

  关于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理想状态是很早就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了

  我们姑且不论这一点的限制,确实很多时候,没有目标的一生,是注定要做无用功

又回到了开始的时候,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千人面的

  这里作者举了自己的例子,小时候想成为圣斗士

但是没有条件和方法,但今天看到的结果是武术的终极是“马老师”练成闪电五连鞭,成长为掌门人,讲的段子特受欢迎

  那么圣斗士的教育目标,是不是直接去学相声,讲段子

  往往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到了三十来岁,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什么

  就如有人说的“资源诅咒”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资源,太多的信息,导致了试错成本大大增加

  那么对孩子来说也如此,社会历练几年归来,才会知道爱什么,擅长什么

  是不是就没办法了,我们继续拆分一下,把目标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变的,一部分是未知而可变的

    热爱什么,想要什么就是在持续变化的,所以有些人做事儿,在做的过程中爱上

    不变的一些功夫,基础的常识,为人处事,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性格等

  也就是这部分是选择自己热爱的一个基础,不然机会来临或者成熟时,识别不出来或者根本配不上

作者又讲了自己的一个例子,小气候跟着一个老师学绘画,不久后,老师给父母讲,孩子吃不了这碗饭

  后来想了一下就放弃了,并不是不喜欢画画,而是知道这条路不适合他

    因为喜欢,可以业余时间画,再不济可以成年以后画

  所以孩子和父母都要有一个共识,去了解各行各业的现状,这样子基于现实的思考和想象才会靠近真相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两种教育么?消费型的和受益型的

    之前不是流行知识付费的市场是基于成年人的焦虑么,这里有很大一个板块也是属于消费型的

长大后,我们终有一件事儿,在一个行业,教育是为人生的这个模块服务的

  我们看看今天普遍的一个现象:学计算机的去做了老师,学商科的去做了白领,大多数人最后都从事了与专业无关的事儿

  好了,这里我们继续来看行业或者事业这事儿,拆分来看,有一类是做蛋糕的,一类是分蛋糕的

  这也就意味着,加入社会,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儿是如何证明自己,自己创造的价值取决了能分到多少蛋糕

    做蛋糕的也如此,看创造的价值,决定了做的蛋糕大小

  任何一个成熟的系统中,做蛋糕,分蛋糕大体是已经非常明晰了

    那么自己的角色也比较明确了,一,做蛋糕的,创造价值,获得收益,也就是一个下金蛋的鹅

二、考霸混到分蛋糕的

三、家里有资源,或者有资源的人的帮扶

  简单聊这些游戏,是为了方便理解和规划,我们聊这些的时候,要分析足够多的三类人的案例,根基如何,后来去了哪里,都干了啥

    这里,想到了富兰克林讲到自己小时候,父亲担心他以后谋生困难,带着他去看木匠,铁匠等等很多手工者如何制造工具和产品,这对他影响深远,后来家里的一切几乎都是他维修的,自己的发明创造也从这里开启的

回到教育的规划,继续问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愿意放弃什么

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基于现实,让孩子尽可能少走弯路,也就是尽早确定目标

  不知道爱什么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确定一些恒古不变的目标

  除了游戏规则,还有就是个体综合素质的成长

  想想一些低流动率的职业,只进不出,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的竞争必然大

    还有一个糟糕的境地,排队排到了,发现不是自己要排的

  这也是作为一个现代人需要知道的一些常识,“为孩子花这些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国家,行业,技术,城市,学校,学校专业,专业细节,录取情况,奖金,奖学金制度,社会实践,绕开竞争的策略等”

  也就是自己要去打破信息不对称的一个状况

就这样随着孩子的成长去调整和改进,一点点的靠近和实现目标

教育,也是一种市场行为,还记得以前学毛笔字,或者算盘的时代么

  我们要做的也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打造目标,更进一步是预测市场需求,打造面向未来的产品。

  我们生活中有这种极限案例,埃隆,马斯克

世界上有两件事离了自己不成,一件事是成才,一件事是赚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