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敬佩一些简友的执拗劲儿
我在简书里遇到一些简友,他们写的文章还是可以的,让人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但常常在他们的文章中或者诗行里发现一些冷僻的字,这就要让人去百度才能认识。有的字从字形让我们“秀才认字认一半”也能揣摸出来是个什么东东,有的字就让人一头雾水,而要读懂他们的文章,你不搞懂确凿有些坐立难安。
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如果你自娱自乐,硬要在文章或诗里镶嵌上这些冷僻的字,就如在凤冠霞帔上镶嵌上珠烁晶莹的宝石明珠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自己都认识,可以自我陶醉一下,很拽嘛。但你如果把文章或者诗歌发表出来,你就要照顾大多数文化水平不如你的人,能不写生疏的冷僻的字尽量不写,非写不可的,下个注脚,不要让人家去百度。说实话,人家看你的网文,眼睛的视力也够疲劳的了,还要再去百度才能读懂你的妙文,你自己心里难道一点儿都不觉得歉疚吗?汉字在全世界的文字中属于又繁又难的一种象形字,曾经有很多人想毕其功于一役,想把汉字拉丁化,但到最后都没搞成。本来汉字就又繁又难,你再搞些生冷的字出来,不是要搞成又繁又难的平方吗?
说实话,我在给这些简友指出来时,我都是认识这些字的,我也是懂得这些词的。这倒不是我生而知之,我不是天才,还没有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但我不是无的放矢的,我就算不认识或者不懂,我可以去百度啊。譬如,我不认识慶这个字,但我去百度一下,度娘就会告诉我,这个慶字读庆而不是读度。
上个世纪,有一位伟人曾说过,延安有些人上街写标语,写产写成産,写党写成黨,他自己写得不亦乐乎,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但他却害苦了平民百姓,人家压根儿不认识他写的字,他们干脆就不去读,这就失去了写标语搞宣传的效果和意义。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该能不用生冷的字尽量不去用,非用不可的可以给其加个注释,让人家一看就懂,这不是很好吗?而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容易就办成的,也不过是抬手动一动手指的事,用不着你去像愚公挖山不止地费九牛二虎之力的,我想凡是有良知的简书作者都会认可我的这种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