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广西(2)花山岩画、浩坤湖

2024-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随心而往

2024年4月5日,春游广西第2日,今天游览了宁明县左江花山岩画景区和凌云县浩坤湖景区。

早晨到凭祥冠金越南米粉店吃过早餐,约8:30出发,去往40公里外的花山岩画景区,半个多小时后就来到景区游客中心。购票后距开船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就先到江边码头欣赏左江江景。

景区码头的铜鼓雕塑

10:00游船鸣笛启航开船游览,景区有一个随船导游负责全程讲解,就让我们跟随导游来了解一下花山岩画的详细情况吧。

左江花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岩画大多位于江河转弯处宽大、平整、垂直的石壁上,为壮族祖先骆越人所绘制,共有79处,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神秘而震撼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花山状语为“岜莱”,意为有画的山,在崇左,凡称为花山者,其上皆绘有岩画。2008年,花山岩画以其独特性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重要文化元素。2016年7月15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遗产。

花山岩画包含三个片区,第一片区位于崇左市宁明县境内,包含珠山岩画、龙峡山岩画、高山岩画、花山岩画4个岩画点,所在河道为明江上游,涉及河段长约20公里。第二片区位于崇左市龙州县境内,包含沉香角岩画至棉江花山岩画的16个岩画点,位于左江上游,河道长度38公里。第三片区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包含驮柏山岩画至万人洞山岩画的18个岩画景点,其中江州区12个,扶绥县6个,处于左江中下游,河道长47公里。在所有左江岩画中,宁明花山岩画以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为集中、内容最为丰富成为左江花山岩画的杰出代表。宁明花山岩画也就是我们此行前往参观的岩画,她位于明江东岸岩壁,画幅宽约221米,高约40米,面积约为8000多平方米。画面图像以人像为主,清晰可辨认,图像总数为1951个,被英国史前艺术史研究专家保罗·巴恩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岩画画板”。

关于花山岩画,导游还给大家讲了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花山一带有个奇人叫勐卡,他食量惊人,力大无比。某年,官逼民反,勐卡想带头反抗,可是手里没有兵马。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石头上一筹莫展。这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仙人,送给他一叠纸和一支笔,说道:“你在这纸面上画兵马,等满一百天后,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但千万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仙人说完便飘然而去。从此,勐卡为了不走漏风声,只好每天躲在家里画画,晚上才去做工。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了。”谁知道在第九十九天时他母亲实在忍不住了,趁勐卡不在家,便打开了藏画的箱子。刹那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昏地暗,纸上的兵马纷纷飞出,因不足百日,尚未点化成真而落在了山崖变成了岩画。

到达岩画集中观赏地需大约一个小时的航程。我们所乘的三层游船沿明江逶迤而下,满船的欢声笑语荡漾在山水之间。  江面温润波平如镜,江水丝柔澄澈碧透;两岸青山层峦叠嶂,远近高低错落有致;江岸树木葳蕤相拥,丛丛绿竹摇曳其中;重山丛树倒映水面,船行其间如入画中。“江若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游船在山水画廊中徜徉穿行,水送山迎,江山入画,此种情境不由得令人记起桂林的漓江漂流。

明江风光 如画明江

游船经过一处高耸崖壁上的溶洞,导游介绍那里已经发现有古时的山崖棺葬遗址。继续前行,就来到一处江水转弯处,导游提示一众游客前方的崖壁上有部分岩画,游客们蜂拥至船头,用相机和手机放大镜头观看。这里的岩画数量很少,依稀可以看到几处人形标志的画面,在大家感觉到遗憾的时候,导游告诉大家这只是我们岩画饕餮大餐的一道开胃小菜,真正令人震撼的岩画要到目的地登岛后才能得见。

零星的岩画

游船到达目的地,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登岛游览。经过岛上的岩画观测站,在蜿蜒的景区小路上前行,穿过一座小桥,再经过一条绿树掩映的林间小径,我们就来到岩画的崖壁底部。岩画的崖壁位于河湾,面向明江河面,对面是一片开阔的台地, 独特的选址使岩画与山崖、河流、台地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封闭而神秘的景观场域, 令人顿生神秘之感!

花山岩画碑石

我在宁夏工作时曾经参观过银川的贺兰山岩画,那里的岩画都是用工具刻在岩石上的简单图形或西夏文字,一是没有颜色,二是数量较少。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里大面积的红色岩画时,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厚重的神秘感给我内心带来了强大的震撼!满目赭红色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图形,一时间都不知道该从何处着眼。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慢慢地聚焦一个一个的图形,就会发现有一个中心点,这个点上的图像明显身材要高大许多,他蹲立在一只似犬的动物背上,头上同样顶着一只类似的动物,这应该是原初部落的首领。其他画像围绕首领上下左右排列开来,图像有正面的,也有侧面的,但几乎所有的图像都是半蹲立的,手臂弯屈,手掌向上,有的举起三指,有的是四指,也有五指的,寓意有何区别不得而知,但所有的造型都是青蛙蹲立的姿势,显然是在模仿青蛙的动作。

恢宏的岩画 岩画一角 形如“寿”字的岩画 各类造型的岩画

青蛙壮语称作蚂拐,是壮族祖先骆越人信奉的神灵,也是壮族人的图腾。骆越人之所以将青蛙作为图腾顶礼膜拜,是因为青蛙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还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正因如此,骆越人生生不息,子嗣繁盛,现在壮族人口数量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

青蛙造型

就目前专业人士的解读,岩画基本都是记载祭祀的场景,祭祀有鬼神祭、田(地)神祭和铜鼓祭。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大都没有面部表情,唯独在鬼神祭中画面的左上角有两个有面部五官的人像,据推测这两个人是巫师,戴着面具,由此认定为鬼神祭。面具人右侧站在犬背上、佩戴腰刀的人是首领或大祭师;在大祭师正下方,有个佩戴两把腰刀的人像,这是花山岩画中唯一一个佩戴两把腰刀的图像。田(地)神祭是以夸大和突出性特征的男女人像及其组成的舞蹈画面来祭祀天地神,祈求生育旺盛和生产丰收。脑后垂着长辫子的图像代表的是女子,有着夸张生殖器的图像是男性的象征,还有腹部高高隆起的孕妇形象,表明了骆越人对于生殖的崇拜。铜鼓是壮族极其先民集冶金、铸造技术、美术雕刻、音乐文化成就于一身,精心铸造的一种礼乐器,是壮族历史的活化石,铜鼓本身也是骆越人的一种图腾。

密集的岩画 手舞足蹈 部落首领 岩画中的铜鼓

导游介绍说,关于花山岩画,留存有几大未解之谜。第一,绘制岩画用的是什么颜料?据考证,花山岩画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700年期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高温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岩画色泽依然鲜艳夺目,没有褪色。经考究,颜料已经渗入岩石,除非岩石整体剥落,否则画面不会因褪色而消失。 经过专家的分析鉴定,颜料的主要成分是赤铁矿,用植物胶混合,是否还有其他成分?是何种植物的胶质?各种成分包括与植物胶的配比等诸多细节一直未破解,专家根据推测用赤铁矿作原料进行了测试,绘制在岩石上的色彩很快就褪色不见了。所以,骆越人作画的颜料到底是什么,成为第一大谜。

第二,岩画是如何描绘在绝壁岩石上的? 作画的岩壁都是从岸边向江面内倾斜,绘画者显然不可能攀爬上去作画。曾经有人推测是从山顶垂下绳索,人悬挂在半空中作画。但是迄今为止,山顶上并未发现任何固定绳索的痕迹。 也有人猜测是明江水位上涨,绘者乘船来到岩壁下作画,但岩画所在的岩壁上有1986年明江洪水时最高水位的刻记,这是该地区有水文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记载,而这个刻度与岩画最下面的图像还相距十多米,如果水面真的达到岩画的高度,明江两岸将会变成汪洋大海,这种灾难情境下还会有人划船去作画吗?

崖壁的化石 1986年水位线

第三,骆越人为何要在绝壁上作画? 虽然专家对画面图像作了解读,但毕竟是臆测,而且祭祀的场景为何要绘制在绝壁岩石上?是否还有其他的载体记录?迄今为止无考古实物佐证。

在导游的讲解声中,游客们有的啧啧称奇,有的唏嘘不已,我则属于后者。在两千多年的古代,广西历来是中原文明认为的蛮荒之地,在这偏远闭塞的深山之中,竟然有如此旷世神奇的文明留存,又有如此多的旷世之谜不得破解,令人不得不慨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慨叹远古文明的发达与雄奇。

刘海粟题写碑石

约13:00我们结束了花山岩画的游览,乘船返回码头,出发去往338公里外的百色市凌云县浩坤湖景区。途中经过大新东服务区,我们在这里给车辆充电。这是一处新建的服务区,各项设施尚未配套完毕,但从这里配备的大型充电站来看,足可以说明广西对发展新能源车的重视程度。充电40分钟后继续出发,约17:00来到浩坤湖景区。此时景区已经下班,工作人员告知我们可以驾车进入景区浏览,只是已经没有游船了。

浩坤湖位于百色至凌云的公路边,为澄碧河水系堵洞成湖,古称东湖,后因所处浩坤村而易名为浩坤湖。我们先来到景区广场,这里也是游船的码头所在。湖的尽头是景区的亲水广场,广场左侧是一座雄伟的壮族风雨桥,桥身悬挂有红色的“浩坤湖”三个大字,与之相对,湖中小岛上也矗立着“水墨浩坤”四个红色大字。景区内游客寥寥,不时会有游船从湖内驶回码头。比起我们刚刚驾车经过的湖景,这里更多的是人工建造的景观,浏览过后,我们驾车返回公路高处俯瞰浩坤湖。

浩坤湖风雨桥 水墨浩坤

路边金色的芦苇草迎风摇曳,红色的勒杜鹃竞相绽放。在高处俯瞰浩坤湖,湖面如同静卧在群山之中的一幅美玉,远方青山如黛,连绵如画;湖岸群峰峻峭,苍翠欲滴;湖中独山微耸,仙岛凸现;湖水碧绿如玉,温润澄澈。极富层次感的湖景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缥缈朦胧犹如仙境。清澈见底的碧绿湖水,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和烦恼,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俯瞰浩坤湖 湖中仙岛 美景如画

时间比较晚了,我们在浩坤湖逗留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然后来到附近的伶站乡政府充电,在附近吃了米粉做为晚餐,之后去往98公里外的乐业县投宿。

今日行程485公里,明天计划游览大石围天坑景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