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富贵观(下)
前一段,孟子讲的是财富,这一段讲的是权力。权力是干什么的?在孟子看来,权力是用来实现执政理想的,而不是为了满足私欲。像子叔这样,自己不得势,却又把弟子们都安插到朝廷离去,这显然不是为了理想,而是为了通过弟子们攫取权力,难道弟子们的主张会和老师有很大的不同吗?言下之意,齐宣王既然不能用我孟轲,难道我还要让弟子们为你的霸道出谋划策吗?
孟子接着说,每个人都希望富贵,但富贵不是私人财产,怎么可以像子叔那样设法去垄断呢?子叔把规矩都搞坏了。
那么什么是垄断呢?孟子说,古代开设市场,是为了互通有无,用自己拥有的东西,换回自己没有的东西,官员指负责管理,维护交易秩序。可是有一个卑鄙的男子,他想所有的钱都由他来赚,所以登上高处,到处张望,寻找赚钱的机会,他把赚钱的机会都抓到自己手里,大家都非常讨厌他,因为引起了公愤,官员便对他开始征税。孟子说,征税制度就是从这个卑鄙之徒开始的。
孟子在这里说的那个”贱丈夫“,其实是一个抽象的人,这种论证方式,西方的经济学著作里后来经常出现。
后面的话,孟子没有说。但意思很清楚,孟子的王政是不主张征税的,他的治国主张在本篇第五章已经有了详细的阐述,可是官员们尝到了甜头,因此朝廷所征收的水肿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搞得民不聊生,国不安宁。
而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些人想垄断利益,垄断就是出于一己之私,攫取金钱和权势的行为。包括君王不能推行王政,其根源也是要垄断利益,置天下百姓的利益于不顾。
总之一句话,子叔和那个贱汉破坏了规矩,把秩序搞乱了。可我孟轲决不做这样的人,既然不被重用,那就选择离开,绝不会为了迷恋富贵,就违背自己的内心,选择留在齐国。
或许齐宣王是真心想留下孟子,而孟子也有继续留在齐国的想法,但前提是齐宣王能够推行王政,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财富和地位。而齐宣王偏偏用金钱和权位来诱惑他,心中根本没有一点推行王政的想法,可以说,这一次孟子是彻底对齐宣王失望了,于是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孟子》简读之公孙丑篇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