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电影简书电影院

看《摔跤吧爸爸》里,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教育理念?

2018-08-31  本文已影响20人  乐享影视
看《摔跤吧爸爸》里,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教育理念?

今年,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印度电影,票房破10亿,获奥斯卡六项提名,成为亮丽的印度影视黑马。这部以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取材自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亲手将两个女儿培养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故事。

除了父亲角色,由于影片聚焦两个摔跤女冠军的成长史,几乎自电影上映,就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部唤醒印度女权主义崛起的影片。因此,勇于打破传统、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女性地位的提升成为这部印度电影的最大看点。

但事实上,除了对女性和女权的渲染,影片中最为打动观众的部分来自于父亲这个角色。影片中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也为了两个女儿的未来,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爱、激情和努力,打败所有的困难和挑战,终于将两个女儿成功的培养成为世界级摔跤冠军。

两个女儿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爸爸的全力栽培。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艰难的“冠军培养史”上,这个可敬可爱的父亲都做了哪些正确的选择,有哪些教育理念发人深思呢?

不拘一格,勇于挑战传统,对抗权威力量

影片从开场的一场摔跤比试中,既点名了父亲过去曾经是摔跤冠军的身份,同时也描绘出他渴望拿到一块摔跤金牌,却未能实现的梦想。父亲只能转而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下一代身上。他迫切地希望生一个男孩来继承这个梦想——这个愿望如此迫切,乃至半个村子的人都充当起了怎样生男孩的秘诀专家。然而,接二连三的四胎女孩还是一度差点打碎了父亲的梦想。

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阻止父亲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材。在父亲的脑海里,从来没有“摔跤是男人的运动项目、只有男人才能取得摔跤冠军”这样的既定、迂腐思想。不拘一格,对人才没有内心的设限。

看《摔跤吧爸爸》里,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印度社会经济贫穷落后,人们的思想传统封建,在一向信奉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下,决定将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的父亲,随时需要忍受全村人的质疑和嘲讽。无论走到街道、学校,还是来自身边的亲戚,都全然无法理解父亲的行为。在参加比赛取得冠军的路上,更是困难重重,阻碍不断。然而,父亲却坚定信念,从未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动摇。在第一次正式参赛时,参赛人员拒绝女性,父亲据理力争,后来幸运的说服了大赛举办方。这份幸运,不正是付出全部努力的必然结果吗?无论遇到任何困难,父亲决不妥协的态度,才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这样自身作则的父母,身教胜于言传,恰恰是教育的最高典范。

父亲勇于挑战传统、对抗权威的精神树立了教育理念先锋。影片有个小细节:当女儿缺乏营养,力量无法与男人对抗时,父亲让妻子做鸡肉。鸡肉是保持营养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然而,深受宗教影响的在印度,将肉类看作是不洁的象征,认为肉会污染身体,吃肉是下等人。父亲却为了女儿,完全摒弃了这些习俗。

2.因材施教,学习的心态并不断调整策略

影片中的父亲,虽然也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为了下一代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而努力。(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动机)但是,却并不会令人感到排斥、抗拒或者难以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父亲并不是一个专制、独裁的封建家长形象,而且懂得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出发点是为了子女好。是基于子女身上体现出来的兴趣、特长、才能或天赋,给予积极引导和督促。立足点是利他而非利己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许多父母罔顾子女的兴趣和爱好,及其是否适合,生拉硬拽,将自我凌驾于孩子之上,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影片描绘的很细致,原本生了四个女儿的父亲,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直到有一天,两个女儿受到男生的辱骂,把两个男孩打得头破血流。就是这个小小的意外事件,让父亲发现:两个女儿身上流淌着摔跤手的血液,她们继承了自己基因里的摔跤天分。

回到电影画面,当父亲听到男孩家长控诉两个女儿时,重点关注的是问两个女儿分别是怎么打的?这个细节至关重要。这说明,父亲并不是一个将自己梦想一味强加给子女,父亲及时捕捉到两个女儿的特长,并将她们的闪光点发掘出来。是他最早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才能与天赋,并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采取因材施教,来帮助两个女儿实现自我价值。

他不但设置了每天具体的训练课程,安排他们的饮食和营养,在面对妻子担心女儿不适合摔跤时,合理安排了一年的训练期。“如果训练一年还不行,就放弃。”另外,在面对小女儿时,父亲就很平静的教他学习英文。

在教育中,父亲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学习心态,积极听取两个女儿的意见。当女儿们提出长裙跑步困难时,父亲为他们改制了短裤;当女儿说头发在沙里打滚长虱子时,父亲剪短了她们的长发。

3.付出全部的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态

纵观全片,父亲对两个女儿表现出爱的奉献和包容细节实在太多了。比如夜晚看到两个女儿睡觉,体谅她们训练疲惫为他们按摩脚,台词说,觉得自己不配做父亲,因为父亲的身份常常需要让位于教练。无论多么失望愤怒却从来不曾打过女儿;当大女儿提出去国家队训练,虽然不甘愿,为了女儿的前途,还是将她送去;女儿参赛失败回家,曾经一度背弃了父亲的训练方式,选择了教练教给自己的方式,父亲却不计前嫌的包容……

当第一次大女儿参赛输给男生的时候,女儿充满愧疚的对父亲说,对不起,父亲却并不在意的回答她,没关系。当第一次站在沙滩摔跤池上,父亲教她们尊重对手,尊重国家。这些全部都是出于正确的价值观和面对比赛输赢时,平常心的心态,这些宝贵的教育理念,部分来自父亲的榜样效应,部分是父亲出于对女儿毫无保留的爱。

看《摔跤吧爸爸》里,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教育理念?

冠军之路太艰难!而成功的子女背后,也必定蕴藏着来自父母的力量。

寻找同路人~欢迎微信关注“趣味乐享生活”,(qwlxsh926)查看更多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