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为了什么?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高考是国家为培养优秀人才而实行的选拔性考试,既然是选拔性考试,自然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
早些年,称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所学校几百人,能进入高等学府的往往是廖廖无几,因而被称为天子骄子。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竞争性已没那么大,但仍可能是决定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能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就意味着未来有一个好的职业,而职业的好坏几乎又是以收入的高低来评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考就是一次提前上演的职业竞争。
如果说高考是为了追逐一个收入更高的职业,那么问题来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从小学开始就是学校提出的必答题,参考答案有很多,印象最牢的是周公的答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营营众生多碌碌之辈,普通人难有周公之情怀,放眼望之,众人读书皆为稻粱谋,为了一个能更好地赚钱的职业而读书。这好像无可厚非,是世间常理,毕竟金钱至上是当下的主流价值观。
纵观历史长河,仿佛世间的一切都难以抵御金钱的魔力。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发出感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作为邀名获利的工具。何况历史的车轮来到今日,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又有谁不是为了金钱而四处奔走呢?当年流行的一句话,“一个好学校不如一个好专业,一个好专业不如一个好爸爸”,透露出的是对好职业求而不得的无奈和对得者的羡慕嫉妒,折射出的是金钱出发的光怪陆离的光影。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好职业,选择好职业是为了高收入,难怪乎有了职业后,就少有学习的了,因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足,即使不满足的也认为通过学习也难以获得更好的职业。这又让人想到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万万不能”,这仿佛是至理名言。朋友的“朋”字,古字并不是两个“月”,而是两个“贝”。这多么形象啊,出来交朋友脖子上要挂两条“贝”,有得吃喝玩乐才能交朋友,难怪朋友大多是酒肉朋友。
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大家都以金钱为目的而学习,都希望将来在社会有一个更有“钱”途的职业,能赚更多的钱,自然都向金融、商业、工程等这些方向去挤。在一些县级城市,学校越来越招不到老师了,因为刚就业的老师收入算是比较低的。
现有的应试教育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考试,考上了初中,把小学的内容忘了,考上了高中,把初中的内容忘了,考上了大学,把高中的内容忘了,走进了社会,把大学的内容忘了。在职场里时常听到一句话:早把知识还给老师了。
这样的学习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可能是文化的断层。我们常说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担起这个使命,就要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年长者是不行了,他们即使是从小受过四书五经的熏陶,可毕竟年龄摆在哪里。而在应试教育里成长的一代又一代,也是不行的,他们从小没有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谈何传承和弘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