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艺术名家大讲堂
昨天下午,我带孩子去参加了2019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艺术名家文化大讲堂。中央音乐学院的沈凡秀、俞明青、陈光、佟博、杨戈芳教授分别给孩子们讲了各种乐器的起源和发展。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优美尊贵的管风琴,它是欧洲乐器之王,声音最大,价格昂贵,所需的空间极大。改革开放后,1980第一架管风琴被安在北京大剧院音乐厅。通过视频和图片,欣赏这些尊贵,华美无比的管风琴,让我深深震撼不已。
沈教授介绍说,400多年前,意大利人曾经带过来一台,但是并没有被保留下来,真是可惜呀。
俞明青教授是青岛人,他深情回忆起青岛的老城,有许多上坡和下坡。他小时候背着大提琴,去学琴的路上,走上坡和下坡都很吃力。小朋友们都笑了起来,是啊,现在的小朋友学琴都是家长接送,自然很难体会那个时代的辛苦。
听了余教授的介绍才知道大提琴在中国也叫长拉琴,自17世纪由当时的传教士带入中国,最早进入宫廷,由宫廷太监学习。看来,古代中国宫廷的太监很多也都是多才多艺。
很是喜欢大提琴厚道、沉稳的声音,它和小提琴的美妙、轻快完全不同。作为一个对于音乐一窍不通的人,我也听出了它的美感。
当谈到如何让孩子在音乐上有所成就时,钢琴系的佟博教授认为“教育应该带着望远镜去看,不只是看今天的现状”。
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发现自己的长处,出路不单纯在音乐这一个方面。通过音乐,带来一定素养,也可以让孩子在别的方面有所成就。从未来看现在有许多机会,目前我们的国力,实力,财力。可以看出音乐未来的发展,就在中国。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艺术是生活的什么?它在未来不再是一个概念,艺术和音乐将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在西方从宫廷宫廷和教堂走向社会,在国外有强大的观众群体,也有许多民间艺术团体,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学过音乐。
学习音乐让孩子们从小具有工业思维,懂得分工协作,比如合奏,齐奏,它看起来是一种音乐演奏,其实里面有做人的道理:在合奏时要懂得如何让,怎么去做,才能给呈现一场完美的演奏。
教授们还谈到,即使对他们自己的孩子,也不敢说就能培养她成为一个音乐人才。对于一个喜欢音乐,懂得音乐的孩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当她工作学习累了,她可以用音乐来给自己减压,释放情绪,陶冶情操。
现场有学生家长提问:如何让孩子在家练琴?佟博教授建议家长:弹琴和练琴之前,要让孩子学会“泡在里面”,多听古典的音乐,长时间的熏陶,孩子对于音乐的反馈是不一样的,为孩子创造这种环境和动力,让她有成就感。最后,教授还贴心的给出了一个小方法,让孩子回家先练琴,而且只能练30分钟,让孩子对于练琴有好的感受是最重要。
一下午的时间,我沉浸在音乐带来的享受里,这就是所谓的”心流”吧!感谢这样的艺术展览,让我们如此近距离接触,了解音乐带给人类的美好!
一场艺术名家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