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
夜幕逐渐低垂,月光如水,铺满了京城中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高耸的城墙挡不住八月热闹非凡的庙会,大红灯笼把门楼上浮雕的荷藕映得红彤彤的。远近的居民陆陆续续地来到庙会,手提板凳、脚步匆匆的大人们被欢呼雀跃的孩子们扯着衣角,那孩子一路带着小跑,但目光却始终被庙会五彩的灯光深深吸引。满月银白的光辉洒满整个天空,淡淡的云折射着月光如同水墨画般写意,一簇烟花划过天际,无人为这样的天空驻足,在人声鼎沸的巷中,人们在皮影戏台边集结,表演即将开始。
灯光下的皮影戏屏幕挺括透亮,屏幕两边各坐一位演奏乐器的大师。“锵!”一声锣响,观众有的正正衣襟,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皮影戏台。“咚咚咚咚”几声鼓响,武松与老虎正面相迎,节奏紧凑的快板下,皮影紧贴白幕向前几步又后退几步。孩子的目光追随武松的脚步,圆溜溜的眼睛舍不得眨巴一下。幕后大师们操控的皮影栩栩如生,面对庙会的盛大场面,大师们潜心准备了半个多月,游刃有余地展现武松的英雄气概,观众的惊呼声让他们更投入到皮影戏的故事之中,那孩子双手托腮,望那明晃晃的戏台出神,心却早已随灯影进入另一个世界……
当霓虹的斑斓取代了大红灯笼,皮影戏的声音渐渐沉溺,大街小巷中充斥着流行音乐,闲暇时刻人们也以看大片来放松,那些皮影戏渐渐被镇子遗忘,只存于一个小戏班子中,皮影鲜艳的颜色在时间的冲刷下褪去浮色,积淀下时间的底蕴。
“掌大爷,您看看咱这戏班子,这哪有什么生气呀,刚来的年轻人哪见有留下来的,您还苛求他们不仅要练手上功夫,嘴上还得精通说念打唱,您说,现在年轻人哪能坚持得住啊!”一位鬓角现些白发,紧蹙眉头的中年大叔急切说着,掌大爷却用手轻抚白色戏幕,慢慢答道:“影子戏,老祖宗穿下来的,前前后后十几道工序制成的皮影,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咱们这戏定会再次壮大。千年的生命力,咋能说断就断?明天,就明天,咱也下乡!”
吱悠悠的小戏台穿过街巷,钻进胡同,春去秋来,在快节奏的时代里,那一笔笔绘出的皮影在时间中静止,掌大爷的黑发染上了清晨的白雾,斑白了两鬓,眼角低垂眼神却炯炯有神,可戏班子却越来越小了。戏班子的成员忍受不了这早起晚归、收入稀薄的事儿,另谋了生路。掌大爷坐在矮墙边,梅花的清香被冬雪洗净,阳光倾泻,照得他暖烘烘,脸也红彤彤。新排的《孟姜女》还在磨合,二胡一入,凄婉唱腔随之而出,“锵锵”的锣鼓更是增加了气氛的悲壮,掌大爷双手托腮,醉于阳光,浸于皮影。“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必先自信啊!大家再坚持坚持,咱们有文化底气,还怕上不了大舞台嘛!”掌大爷激动得站了起来,“只有咱先自信,才能感染别人啊!”掌大爷手撑藤椅,急切地走向戏台,手持皮影,京腔悲调如孟姜女自述,动作流利顺畅,如怨如诉,小梁看得入了神。皮影怎会只是纸片人,那一张一弛间通往心中奇幻的世界。
踏着清晨湿漉漉的小路,他们来到热闹的广场。闪烁着斑斓灯光,衬得白色荧幕暗淡许多,但锣鼓一敲,行步匆匆的人们注意到那方寸的戏台,也有不少人停下了脚步。华丽的花调和凄婉的悲调,手指尖每一次细小变化,影人流畅的动作以及鲜艳精美的装扮,让人们放下手机,侧面静静欣赏,静静地思考着。掌大爷拥在人群中,就如同在庙会上一样,历经大半辈子,重新用新奇的目光锁定皮影,走进那双曾经圆溜溜的眼睛里的皮影世界。
很快,电视上报道了这场皮影戏的新闻,剧院邀请戏班子来做一场表演。戏班子彻底沸腾了,洋溢着幸福。掌大爷笑得眯起眼睛,转头叫来小梁:“这次咱得做大做好,快让大家伙修整皮影子,还有时间,咱有信心把戏做好,也有信心喜欢上咱的影儿,这影儿本来就属于大家呀!”
制皮、画稿、镂空、敷彩,一边皮影正加紧制作,一边乐器、唱腔、台词反复拿捏,戏班子重新热闹起来,那方寸大小的皮影,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承载了多少人的心血,那沉甸甸的质感是我们的底气,是对新时代精神的包容啊!”
演出结束后皮影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与喝彩,方寸皮影,带每个人走入内心美好幻想,在那儿黄河汹涌澎湃,长城蜿蜒无尽,孟姜女悲痛欲绝……皮影虽是方寸之间,但终将走向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