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打交道,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越随礼,越惹麻烦
在人情社会当中,为了维系双方的感情,我们就会随礼,表达自己的心意。
别人家的子女结婚了,我们去随个礼,给别人家一个面子。新婚夫妻的孩子满月了,我们去随个礼,送上自己的祝福,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情谊。
当然,随礼这件事,终究是“你来我往”的。我给了你面子,那你最好也给我面子。面子是互相给予的,而不是某一方一厢情愿乞求得来的。
该随礼的时候,我们为了表面上的人情,不得不随。而不该随礼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自己骗自己,自己感动自己了。盲目随礼,没有必要。
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这关系,不该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
跟别人打交道,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越是随礼,就越会惹麻烦。
一、对于从不回礼的朋友,别随礼,会吃亏。
俗话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你心底特别好,看到别人家有什么喜事,都去随一份礼,让对方知道你的心意。也许,你的心意,会被那些无情的人所忽视。
后来,你家也办喜事了,不曾想别人竟然不到场,甚至连回礼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你把别人当好朋友,别人把你当成了河边草。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换来别人的回报。也不是所有的情分,都能得到相同的对待。在这个感情淡薄的年代当中,一心付出的人,多半都没有好报。
对于这些从来不回礼的朋友,我们就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了,以免期待越多,失望越大。
吃过一次亏,那就足够了。至于下一次,就不要太天真了,精明点比较好。
二、别人看不起你,你还随礼,终究自取其辱。
人性当中有个缺点,那就是“拜高踩低”。看到高高在上的人,就去抱别人的大腿。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选择无视。
村中的刘阿姨,性格特别现实,瞧不起不如她的穷亲戚,而把心思放在某个当老板的表亲上。只要别人家有什么喜事,她都第一时间去附和,去送礼。
儿子看到她的做法,就劝她:“妈,我们家又不是没钱吃饭,为什么你非要奉承别人呢?更何况,你跟别人就不是一个层次的,难道你奉承了别人,别人就会把你当自己人吗?”
但是,刘阿姨依旧不信邪。她觉得,自己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别人绝对会感激她。没想到,她每一次去随礼,别人每一次都让她坐角落的区域。
你现实,别人更现实。刘阿姨的儿子说得很对,你跟他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那你做那么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说,对方看不起你,那你就别随礼。以免损失了钱财,也让人格变得卑微。
三、动不动就办酒席要钱,别去,也别随礼。
在不少的农村地区,某些人都喜欢借“摆酒席”来收随礼钱。隔一段时间就摆一个酒席,也不管是否隆重,反正就能收钱了。
这种经常摆酒席,且不在乎酒席质量的家庭,多半是为了捞钱。为什么呢?因为正常人不可能天天摆酒席。而且,摆酒席,饭菜就好一点,为什么越摆越差呢?
人情社会的“随礼”传统,就是一种短期的钱财互换。直白一点来说就是,今天你有喜事,我给你钱。明天我有喜事,你把钱还给我。
本质上,这随礼,就是钱财的同价值交换,不让某一方吃亏,也不让某一方赚钱,对各方都特别公平。
只是,总有些人喜欢钻空子,一年到头就摆十几二十次酒席。如此,你给了十几二十次的钱,别人也不见得在未来的某一刻,偿还给你。
普通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因此,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办酒席的人,别随礼,也别附和,不然会得不偿失。
四、关系一般,就不该随礼,会让双方难堪。
现实中,有一个说法,叫做“拉关系”。
我觉得你特别有本事,哪怕我跟你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但我就是给你随礼。如此,就只会导致一个结果,让双方都难堪。
对方跟我们的关系本就一般,那别人要了我们的礼,他们也找不到时机来还。那欠了我们人情的他们,反而就特别尴尬了。
也许,我们会说不用放在心上,也别太重视人情。但是,这是人情社会,潜在的规则终究是不可改变的。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对于随礼,我们不妨保持一个原则:关系好,且对方有来有往,那我们才随礼。而关系不好,那客套几句就算了,也别去参加别人的酒席,以免让双方都难堪。
表面上的邀请,是一回事。而实际上该如何做,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