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高三
11月每日一文23篇.
今晚高三的学生做了一份由衡水中学牵头的百校联盟试卷,我做下来,挺难。这么难的一份试卷,衡水中学六科加起来,全校平均分570分,而大田一中的最高分时540.由此可见南北方学习效果的差距,小县城和大校之间的对比,更不用说我们这所小县城中的二级校了。可是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高的教学成效呢?除了网络上传言的各种魔鬼式训练,我想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为此付出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毕业到现在执教高三三次,第一次是模糊模糊的上完高三,上课时不时的会讲错一些题目,还好当时年轻,学生也会理解,加上上的是平行班,所以也很好的和学生和平共处。第二次带的是艺术班,所谓的艺术班,第一学期都在外面学画画,第二学期才回学校上课,要用四个月的时间复习完高中所有的内容,因为大半年没读,艺术生的层次也不高,所以只能取舍,难的、复杂的全放弃,抓基础抓巩固。所以那半年下来教学水平没有提升多少。
今年开始第三轮高三,临时接手了学校层次好的班次。好的学生对教师会有更高的要求,加上因为临时接手,所以存在一段磨合期。因为上学期自己尝试了教学改革,用《航拍中国》来学中国地理,学生边看视频,我设置问题,一起来分析,学生上课情绪是很高涨,可是期末考给了我当头一棒,分数竟然与普通班相当。立马学生质疑,班主任质疑,连我自己都怀疑起我自己来。所以领导还很信任,高中的教学,重点都在分数,形式更其次。我开始当棒着厚厚的复习书,一题题做的时候,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烧脑。开始在网上买课,找厉害的老师学。开始每节课去旁听老教师的课……慢慢的发现原来地理是如此有趣味的一门课,简简单单的课文里,有这么多的内涵可挖掘,每一节都在为下一节铺垫,很多的知识点都有互通性,我突然觉得这些年我更没教过地理一样。
一段时间后,慢慢发现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磨合的变好,教学上慢慢的开始摸清方向。如果不是这样一次经历和磨合,也许我还是一个只能教差班的老师,也许我还发现不了教科书中如此多的奥妙,也许我不会像现在一样更喜欢地理,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更认真的对待教学这件事。
一只老鹰和鸡生活在一起久了,会以为自己不会飞了,当有一天它被推下山崖,振翅而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会翱翔于天际的雄鹰。每一个人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做久了,也觉得自己也只能做这些事了。可是如果有一天机遇或者磨难让你振翅,也许你也可以看到更远的风景。
所以孩子们,你们也一样,高三很难很累很困很无助,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专注一件事情这么久,原来可以把一本书翻的破破烂烂,原来可以记住哪个知识点在书本的哪一页,原来可以这么努力的为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努力……
磨难后的奋起,何尝不是人生美好的体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