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乡韵杯”主题征文大赛坤元哥哥粉丝群《良心文学》

慈爱姑母在,舅侄不觉寒

2021-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武商路漫漫

文/王育平

2021年5月3日22:39,我们慈爱的姑母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惊闻噩耗,心情悲痛,泪如雨下。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们赶住乡下,去送姑母最后一程。

一路之上,不禁想起姑母在世时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

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我们都最喜欢到姑母家去玩,简直是一种享受。新年初三时,姑父来我家给爷爷奶奶拜完年,就领着我们一群“娃娃班″,一共七八个舅侄,“浩浩荡荡”地开往他家。

我家离姑母家有十几里地远,我们跟在姑父后面,屁颠屁颠地走,一点也不觉得远,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就到了。

姑母看到我们来了满脸笑容,倾其所有,拿出好吃的好喝的,招待我们。吃完晚饭,姑父领着我们到大队电影院去看电影,每人一包瓜子,几节甘蔗,嘴巴也没闲着。看完电影,姑母又做汤圆荷包蛋给我们宵夜。

在姑母家,我们要一直快快活活地玩到正月十五才回家。临走时,姑母叫姑父给每个舅侄发贰元钱的红包。要知道,当时冰棒、汽水只卖五分钱,姑父姑母真是舍得哟!

我清楚地记得1993年暑假,我到东北打工,做了三个月的泥瓦匠学徒。由于劳动强度大,生活苦,做工时间长,搞得我黄皮寡瘦,不成人样。回来后,姑母看到我这个样子,心疼不已。

于是把我接到武汉去玩,姑父当时在武汉卖猪肉。每天不是烧排骨、炖蹄膀,就是炸瘦肉元、烤肉串,变着花样给我吃。在姑母家玩了一段时间后,我的脸色才红润起来,身体也逐渐恢复了。

1995年下半年,出于养家糊口的压力,我忍痛离开挥洒了十年青春的小学三尺讲台,来到了武汉,拜姑父为师,学起了卖猪肉。

当时一起来学卖肉的有么叔、老大、姐夫、几个妹夫,共七八个人。租了个大房子,开通铺睡。

姑母负责我们的生活,开起了“人民公*社大食堂″,还要给我们洗衣服,做卫生,忙得不亦乐乎。晚上我们一回家,姑母就端上热乎乎的可口饭菜,每餐七八上十个菜。我们吃在肚里,暖在心里,至今记忆犹新。

还记得1996年,我出师后单独当起了肉老板。五月的一天,我在宰场点了一头猪,帮忙老板杀猪。几个人拉的拉猪腿,压的压猪身。突然猪后脚使劲一踢,把我摔倒,左小腿在石凳上碰开了一个深深的大口子,鲜血直流。

姑母闻讯后,马上叫人把我送到诊所清洗、包扎、打消炎针。在休养的一个多月里,是姑母端茶送药,侍前侍后,直至我完全康复。

当时妻子没在武汉,是后来才来的,来了后我们就开始自己做饭吃。两个人辛辛苦,起早贪黑,共同经营着肉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直至2007年,武汉市实行农改超,武商收购了菜场,我才进了武商集团,安安稳稳地上着班,直至现在。

每每回忆起这些,我想到一句话“姑母对舅侄没有半点假,真心实意。"深以为然,深有体会。

今年三月底的一天,我们听说姑母病了,住进了医院。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到孝感去探问她。老人家面色苍白,还说:“我没什么大碍,耽搁你们时间了,住几天院就回武汉的。”不承想,竟成了永别!

“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我们的姑母就这样走了!

姑母已乘黄鹤去,人去音存楼不空。

但以傲容慰慈恩,从来此恨最无穷。

我们做晚辈的,好好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让天堂的姑母无牵无挂,就是对她老人家最好的纪念。斯人已逝,风范永存!

作者简介:王育平,网名武商路漫漫,笔名王漫,湖北孝昌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简书签约作者。扛过锄头,拾过布头,搬过砖头,执过教鞭,现服务于武汉一大型国企。闲暇之余,嗜读书写作,感悟人生。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