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书经历和学书反思

2024-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写作与传统文化

   

  昨天在单位开始写春联,觉得自己的书法水平停滞不前,很不满意,自己写的字最大缺点就是太过于平正和艳美,缺乏大小、虚实、疏密等对比,与自己的学书方法不当和学书观念以及与自己长期学习唐楷,走不出唐楷的羁绊有很大的关系,自己因此梳理一下自己的学书经历,很有必要,自己的书法要进步,就需要痛下决心,对过去自己的学书方法和观念来个彻底的否定,不破不立,哲学上有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是在否定之中获得发展的,只有敢于否定自己,才能更快地进步。

        一  我的学书经历

    虽然自己学习书法的时间并不短,也有三十多年了,我记得自己起初学习书法时,是在1992年的春节,当时学习书法也是受同位书法爱好者的父亲的影响,当时父亲正参加无锡书法艺专的函授学习,我见到其中一本颜勤礼碑的楷书教材,其中有基本笔画书写箭头图,自己也就开始临摹起来,起初自己先练习基本笔画的写法,照着笔画箭头图,练着颜勤礼碑的基本笔画,大概持续了有一两个月,然后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帖字上,用铅笔勾帖出字的轮廓,然后用墨把铅笔勾出的空心字填实,也就是传统学书方法的“写仿影”。

    如此,自己开始步入书法学习之门,摹帖三个多月,自己买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完整本《颜勤礼碑》,开始临,当初临帖用的是废报纸,对《颜勤礼碑》下的功夫最大,整整临摹了五年,随后又临摹了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郭家庙碑》和《放生池碑》 ,之后又临习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君碑》,其中《九成宫碑》临了有两年,其它两碑临得时间相对较短,在后开始临习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和《伊阙佛龛碑》、以及魏栖梧的《善才寺碑》、《雁塔圣教序》,《隋龙藏寺碑》和《苏孝慈墓志》。

    之后开始临习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临了有两三年,之后临了《集王羲之金刚经》和《兴福寺半截碑》,后临习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和《方圆庵记》以及赵孟頫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闲居赋》、《赤壁赋》、《洛神赋》等,草书临王羲之《草诀百韵歌》、《智永真草千字文》、唐人《月仪帖》和孙过庭《书谱》,隶书临过《礼器碑》、《曹全碑》、《华山庙碑》、《乙瑛碑》和《史晨碑》、《张迁碑》。

  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理论和技法水平,1997年自己参加了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的学习,共学习三年,学习了真行草隶篆等书体理论、中国书法史、文学概论、古代文体知识与创作、古文字学概说、篆刻知识、书画装裱知识、书学导论、书学杂识、书画鉴定、古代书论、书法美学浅说等专业课的学习,同时购买了大量的书法类书籍和订购了《书法》、《书法丛刊》、《书法导报》等书法类报刊。

    二  学书反思

    梳理了自己的学书经历,有几点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一  是由于自己的书法基本是自学,虽然参加过书法函授学习,有面授的课,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未能参加面授,缺少名师的指点,一味追求临帖的数量,疏于读帖。

    二 是学书目的不明确,缺乏创作意识,临帖与创书法作严重脱节,每天基本都是一味临帖而不进行创作练习,以至于临帖可以,创作则步履维艰。

  三 关起门来学书,学书处于封闭状态,缺乏与书友的交流,自己已与时代脱节,虽希望参加中国书协和省书协举办的各种书法培训班,彻底改变自己的学书观念,也是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失之交臂。

  四是自己临帖不够专一和深入,真行草隶书什么书体都想学,自己见到的帖都想临,经常同时临好几个帖,犹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自然收效不大,难以进步。

    五是一些客观原因,如家里地方小也是制约自己学书的原因。

  总结自己的学书经历,并对其进行反思,是为了促使自己学书的进步,也是为了彻底对自己以前的学书观念和不正确的学书方法予以彻底的否定,只有否定了错误的学书观念方法,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书观念和方法,只有如此,书法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