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主题阅读心情随笔

《梭罗日记》有感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45人  橙色围脖

更多的人知道《瓦尔登湖》的盛名,却不太知道《梭罗日记》。《瓦尔登湖》在海子的手里闪耀了一次,此后波光粼粼,翻译不绝。知道《瓦尔登湖》而不知道梭罗写日记,那就太可惜了。木心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信是写给别人的日记。给《梭罗日记》比喻是,日记是写在湖水上的信。

关于日记,梭罗在日记里写到,“我不必为日记而生,可是日记里我为众神而活”。爱默生称日记为“储蓄所”。的确,因为积蓄颇丰,所以“瓦尔登湖”借到了岸上的雨,即日记里的浮光掠影。微信公众号等个媒体文章,无不是某种日记形式,给那个时日起舞。

《梭罗日记》,翻译者目前为止只有朱子仪。《梭罗日记》的精彩不亚于《瓦尔登湖》,随意摘几段就能窥见春柳后的清水碧云天。如果前者是雾中耸立的廊柱,那么后者则是水中倒影着的拱门。虽然篇幅不大,整本日记远没有卡夫卡那样暗得深沉清晰,却独独发着生活中的清辉和芬芳。21天的记录将载下我的奇幻漂流的日记小语,同时也面对我心中的老虎。

1837年梭罗毕业,回到了故乡。机遇是奇妙的。亦师亦友的爱默生轻轻一问,便桃花般地拨开梭罗脑海中的水面,涟漪一起,梭罗便开始了计划——独处。

逃避自己是逃避现实吗?我们需要在逃避中认清现实,在现实中发现自己。逃避是假以辞色来衬托文学意味的追寻。梭罗回到城市安静坐下做了最后的审视修改。不是现实的不对,而是独处才更意味着人的本性,这是一种理想意味的训练,继而和现实保持距离保存良善。更何况,一味现实又有何意。康德和叔本华在哲学里独处,还是缺少些生活器皿的光影,不然朋友来临夸其品味而非啧啧称奇头脑中的寂寞风暴。梭罗是天生的自然主义者,如果李白旅行到梭罗身边,怕是相互妒忌呢。这又让现实者嫉妒不到哪去。

海子写诗到,梭罗有头脑,用鸟雀做邮筒。我担心邮筒的色香辐射不到邻近的房子,却也安慰,那邮件穿越了时光让后人成为恋人。也不要被独处的其他事物困扰,不做繁琐之事就不会感到繁琐而自扰。也不必独处于太好的环境,优渥没有优渥的实质,很快就会还原成慵懒,依然俗不可耐。世人为了许久之后的一个“浪漫满屋”而绞尽脑汁,实在是本末倒置。英国人的某个时代的优雅哪怕贫苦也依然秉承着自己的品性。10月22日的首个日记,开篇即定,且文采飞扬不跋扈,他的阁楼有耶稣来临的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