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文艺调频

水草丰腴之地

2021-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女夭彦页

近来,在我乱凑的字后面留言、好奇着问我王二浜确切地址的读者越来越多了,特别在颜市本地论坛里。

其实在很多年以前,我在颜市的零距离论坛里也曾经风骚过,甚至做过版主,和一众网友乱侃,按时髦说法,我也算是骨灰级元老。后来随着各种新模式(博客、微博、头条之类的)的诞生,和文字版块的式微,我基本淡出了论坛,直到我把论坛里自己昵称的密码都忘了。

偶尔还会去论坛转转,当然,换了新马甲,毕竟,这是家乡的论坛。

我又一次提起热忱是因为论坛的征文,不知是谁通知我的,让我的热情死灰复燃起来。码字凑字数,我是内行的,然后征文揭晓,我幸运地拿到了八百元奖金。

哈,容我再得意一会。

我很忙,根本没闲暇的时间来写字,不过,我还是匀出除了在简书一点时间,时不时复制粘贴几个字发在论坛上。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有几位网友好奇地问王二浜的所在。

王二浜在江南,水草丰腴之地。

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荒塔桥的短文,忘了题目了,玄见(通现)塔还是什么的?其中提到过一个小伙子在玄见塔山墙外看到匾额上的“二王寺”三字,匾上的二王寺是从右往左写的,小伙子把它们从左往右读成了“寺王二”。在颜市方言里,寺的发声和是一样,所以小伙子以为山墙外的大河“是王二”,于是,那河被小伙子的后人称为王二。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我听到的最令我信服的答案很是索然无味,村里的老者告诉我,以前河边住着户大财主,姓王名二,富到蛮横,他的后代为感戴王二的荫萌,直接给河起名叫王二浜。

十九世纪中后期,旧制度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边的老宅终于消失无踪,只留下了王二之名。

当然,王二浜是个小地方,影响力极其有限,人们也不会为它花很大的力气去求证它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近代时间,基层工作人员的不严谨,以至于出现身份证上标注王二浜、地图上标注王泥(可庄方言,二和泥一样发音)浜,有写黄(可庄方言,黄和王同音)泥浜的,以讹传讹,有关王二浜的由来,越发模糊了。

王二浜究竟在哪里?可以百度下王二浜,里面有许多描写王二浜的文字条目,或许,你便可以从中找出些端倪来。

顺便吐槽下,百度跳出来的搜索项里,竟然跳出一长溜美篇来,我可没下载过美篇也没在美篇写过文注过册,即使后面都标注了作者是女夭彦页,我也有点不愉快,因为我一点也不知情。

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呢?随它去吧,我以王二浜之名,原谅了他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