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习第171篇《小雅 南有嘉鱼》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71篇《小雅 南有嘉鱼》
【原文阅读】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译文参考】
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
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
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
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平安。
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
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字词注释】
(1)南:指南方长江、汉水等河川。
(2)嘉鱼:美鱼。
(3)烝(zhēng)然:众多的样子。
(4)罩罩:义同“掉掉”,众鱼在水中摇尾游动之貌。
(5)式:语助词。
(6)燕:同“宴”。
(7)汕(shàn)汕:群鱼游水的样子。《说文解字》:“鱼游水貌。”
(8)衎(kàn):快乐。
(9)樛(jiū)木:弯曲的树木。樛,树木向下弯曲。
(10)瓠(hù):葫芦。
(11)纍(léi):缠绕。
(12)绥(suí):安。
(13)鵻(zhuī):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
(14)思:句尾助词,下同。
(15)又:通“侑”,劝酒。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小雅·鱼丽》略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指《小雅·鱼丽》)专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全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南有嘉鱼》学习的反思探讨】
乡饮酒之礼:六十岁以上的坐着,五十岁以上的站着陪侍听候差遣,以此来表明对年长者的尊敬。给长者的食物,为六十岁以上的设三豆,为七十岁以上的设四豆,为八十岁以上的设五豆,为九十岁以上的设六豆,以此表示对老人的奉养。百姓知晓尊敬长者、奉养老人,然后在家中才能孝顺父母、敬事兄长;能够在家里孝顺父母、敬事兄长,才能在外尊敬长者、奉养老人,然后才能形成教化;形成教化,然后国家才能安定。君子所说的孝,并非家家户户地去宣传或每天见面训导,只要召集乡民举行乡射礼时,教导他们行乡饮酒之礼,就能使孝顺父母、敬事兄长的行为树立起来。孔子说:“我在乡间观看了乡饮酒礼后,就知道王者推行治国教化之道是很容易的事。”
主人亲自到家中邀请正宾和正宾副手,众宾则跟从着正宾和正宾的副手前来。到乡学门外,主人向正宾和正宾副手行拜礼,众宾就直接跟从着进入。其中的尊卑贵贱的意义就明晰了。
进门后主人与正宾互行三揖之礼来到堂阶前,又互行三让之礼,宾主才一齐升堂。升堂后,主人在阼阶上行拜至礼,拜谢正宾前来。入席后,主人酌酒献宾,宾又回敬主人,主人又酌酒自饮后再酌酒献宾,互相辞让的礼节很繁复。至于主人对正宾副手的接待礼节,就简略减少一些。至于接待众宾的礼节,只是升堂上受酒,在西阶上跪坐行祭,站立饮酒,客人饮酒后不用回敬主人即可下堂。对尊者之礼的隆重与对卑者之礼的减省的意思是清清楚楚的。
乐工进入,先演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歌,演唱后主人向乐工献酒。然后吹笙的乐工进入,吹奏《南陔》、《白华》、《华黍》三首乐曲,吹奏后主人也向吹笙者献酒。然后堂上和堂下交替歌唱、吹奏,堂上唱《鱼丽》后,堂下吹奏《由庚》;堂上唱《南有嘉鱼》后,堂下吹奏《崇丘》;堂上唱《南山有台》后,堂下吹奏《由仪》;然后堂上和堂下一齐合奏,也演奏三首歌曲。然后乐工报告说“歌曲都已演奏完毕”,然后就下堂站在西阶的东侧,面朝北。主人之吏一人举杯,表示旅酬开始,设立一名司正,纠察众人的仪容。这样就知道乡饮酒礼能使百姓和乐欢洽又不失礼。
撤去俎后,宾、主下堂脱掉鞋子,然后重新升堂入座。大家开始互相敬酒,不计其数地畅饮。饮酒的节度,以早上不耽误上朝、晚上不耽误家事为限度。乡饮酒礼结束,宾客辞去,主人拜送于门外,自始至终,礼节毫无差错。这样就能知道乡饮酒礼能使百姓安乐而又不出混乱。
宾客的身份贵贱分明,礼节的隆重减省明辨,和乐欢洽而不失礼,敬顺长者而无所遗漏,安乐而不出混乱,做到这五条,就足以规正自身、安定国家了。国家安定后天下也就安定了,所以孔子说:“我观看了乡饮酒礼后,就知道王者的治国之道是很容易推行的。”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古代常见的捕鱼方法
春秋时期,鱼类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仅《诗经》中所见到的鱼类就有鲂、、鲔、鳣、鲦、鲿、、鲤、鳟、鲨、鳏等十几种。此外,还有众多的虾、蛤、龟、蜃等水生动物。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捕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常见的捕鱼方法有以下几种:
(1)网捕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结网捕鱼的技术。春秋时期,用网捕鱼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诗经》中有许多记述用网捕鱼的诗篇,如《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卫风·硕人》:“施罛濊濊,鳝鲔发发。”“罛”就是一种鱼网。《豳风·九罭》:“九罭之鱼,鳟鲂。”“九罭”也是一种鱼网,有人说是用九个袋子结成的鱼网。《国语·鲁语上》:“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一个夏天,鲁宣公想去泗水捕鱼,大臣里革把他的鱼网割断给扔了。
(2)鱼梁
在河流中,用沙石、泥士拦腰筑一水堰即鱼梁,截住流水。在鱼梁中间留一豁口,用竹子或荆条编成的篓筐,置于豁口之下。鱼顺水而下,沿豁口游入篓中。这种筑梁捕鱼的方法,只适宜于一些细小的河流,现在有些农村也在使用。这个篓筐即“笱”、“罶”
或“罩”,《诗经》中也常见,如《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鱼丽于罶,鲂鲤。”《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蒸然罩罩。”
(3)钓鱼
垂钓取鱼,是上古时代常见的一种捕鱼方法,石器时代遗址中经常出现骨制的鱼钩;二里头遗址出现的青铜鱼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金属鱼钩。春秋时期见于记载的有,《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小雅·采绿》:“之子于钓,言纶其绳。”“其钓维何,维鲂及。”《召南·何彼秾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緍。”不过,一般说来,钓鱼的收获要比捕鱼少多了。《淮南子·原道训》:“临江而钓,旷日不能盈罗,虽有钓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术),犹不能与网罟争得也。”詹何、娟嬛是古代两个有名的钓鱼能手。这里是说,即使有最好的鱼钩、鱼弦及钓耳,加之詹何、娟嬛那样的技巧,钓鱼的收获量也不能和网捕相比。
(4)叉鱼
叉鱼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主要使用骨、石制的鱼叉。春秋时期《楚王孙渔戈》铭文中的“渔”字,由水、鱼、舟和一把三股叉组成,鱼叉柄尾部还拖着一条长索,是当时人们乘舟持叉猎鱼的形象反映。《周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矠”就是鱼叉;“槁”是鱼干。说明夏天的时候,将叉到的鱼鳖晒干,是当时的一种习俗。《周礼·鳖人》:“掌以时箝鱼、鳖、龟、蜃。”郑众注曰:“以叉刺泥中取之。”即是用叉刺取鱼、鳖、龟、贝等物。
(5)射鱼
弓箭既是战斗的武器,也是从事渔猎生产的工具。《周易》:“井谷射鲋”,“贯鱼,以宫人宠”。“贯”即“射则贯兮”的贯。“贯鱼”即射鱼。《静簋》:“佳六月初吉,王才棻京。丁卯,王令静司射学宫,……射于大池。”“射于大池”即射大池中的鱼。《春秋·隐公五年》“公矢鱼于棠”,即隐公在棠这个地方射鱼。
(6)竭泽而渔
在小的池塘浅流中,将池水淘干,再用手捉鱼。这种方法不利于鱼类繁殖,虽也使用,但在当时已受到人们指责。《大戴礼记·易本命》:“好坏巢破卵,则凤鸟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礼记·月令》则规定:“毋竭川泽,毋漉陂池。”陈澔注曰:“漉,亦竭也。”即无论川泽和池塘,都不准将水淘干去取鱼。
参考资料:
《仪礼》,彭林 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