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想法成长励志

“小众优越感”阴暗吗?

2019-04-04  本文已影响2人  文梦晞

01

昨天翻看网易云音乐《身骑白马》的评论,有一个网友的观点很是让我迷惑。

他是这样写的:“红了就不好了”,大声给所谓的粉丝说一遍:听好了,“小众优越感”是这个星球上最阴暗的存在。

我听的音乐内容和题材很广泛,小众音乐我也听,流行音乐和某个平台上最流行的歌我也会听,只要是在我的耳膜可以接受的“度”里,我都与它安稳地度过好几天的时光。

所以,我对小众音乐没有特殊的想法,只要是我喜欢的,与我的喜好不冲突的,符合我心意的,我都甘之如饴。

特意去搜索了一下别人口中的“小众优越感”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阴暗”的存在?

知乎上的回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上文提到的包含贬义的,以此来炫耀自己,一种是对所谓小众的辩证:不是喜欢小众,而是在等待着小众成为大众能够被所有人喜欢。

我很同意一个答主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当小众的变为大众的会感到遗憾?

在有些情况下并不是这样的。有时候自己喜欢的东西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自己也会感到欣慰。比如喜欢打篮球的人不会因为篮球是一项大众喜爱的运动而嫌弃它,更不会希望篮球变成一项小众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喜欢打篮球的人数的增多,不会降低打篮球带给人们的体验,反而会提升。

在有些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拿我自己来说,同样是问答平台,比起百度知道来我更喜欢知乎,不是因为知乎小众,而是因为比起百度知道,知乎上认真答题的人更多,复制粘贴回答问题的人更少。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知乎上不认真答题的用户多了起来,说脏话骂人的用户多了起来,这种情况下,知乎用户数量的增长降低了知乎的用户体验,也就难免为知乎由小众变为大众而感到遗憾了。    ——知乎@赵小噢

所谓小众呢?一小部分人,被很少人知道和接受的事情,与大众相对。

那小众为何会产生优越感?

因为自己是一个“小众”群体里的,别人不知道也不懂你的了解的知识,尤显与众不同。以此来区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是饭后路上的谈资,也可以是在某个炫富的场合来彰显自己的不随波逐流。总之,小众化的东西成为了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存在的物质寄托。喜好和选择与世界大流不一样了,自我产生一种迷惑的感觉,用喜欢小众化的东西来以此确认个体存在的独立性。这也许就是别人口中的小众优越感。

有人说是因为小众产生的优越感是最廉价的优越感,当没有东西可以让自己特别满意的时候只能用很小范围内知道的事情来凸显自己的所谓“侃侃而谈”的资本。

微信的签名是“I am me and that's unique"这是我喜欢的小众歌曲里面的一句歌词,评论很少,听的人也很少,但是我就是喜欢这首歌。明明是一首自己与大众与世界分离的一首歌,却唱出了对生活的乐观和我们现在带点贬义的正能量。

可是它给了我力量,让我找到了一个和我一起对抗世界的聒噪的情感寄托,如果说是产生了某种感觉,那大概就是对世界又有了重新的认识,有了再往前充的力量。优越感是怎样产生的,是因为你把“小众”当做是资本,拿着它四处炫耀,让它暴露在别人的窥视下。

当你把珍惜的东西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当你把它当一个物件一样吹嘘给别人听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产生优越感的物质,而不再是你把所有感情心事都寄托在上面的宝贝。

当然这就是别人嘴里说的“最阴暗的”点。

或许很多人误解了小众,小众的人并不是为了要拥有优越感而去选择成为小众的人,只是刚好这个东西是小众的,刚好我喜欢这个东西。如果我喜欢的小众成为了大众喜欢的,那只能证明我有眼光,只能证明这个世界上跟我有相同感受的人有很多,只能证明我也不是那么孤僻,也不是那么让自己讨厌。可是最怕的是,你不是因为喜欢而喜欢,是因为追求小众而喜欢,是因为很多人选择了小众之后随波逐流喜欢上小众,仅仅出于纯粹的喜欢,有什么阴暗可谈。

当我看到所有人都为Lenka叫好的时候,当她被所有人熟知的时候,当unique被很多人收听时,我只能想到的是它终于被人发现,终于被人承认。

所谓阴暗的地方,是你不承认小众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了抵制“小众优越感”选择大众,来摆脱别人对小众的定义,别人对他的看法。

你的喜欢也只是虚的而已。

最阴暗的是你成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人,对别人的喜好妄加评议。

音乐里有小众,生活里好像都有小众的存在。小众化妆品,小众汽车,小众香水还有小众的群体……

02

和雪梅聊天的时候我问她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她误以为成了阿Q精神,是自己没有的东西自己去怼,或者自我用精神安慰。

那小众优越感与阿Q精神有什么联系呢?

小众的优越感阴暗面可能就存在着隐形的阿Q精神,不同的是,阿Q用的是自我精神疗法,他们却需要一个物质来承载自己的情感去感受自己的“自尊”和“特别”。

也有不同,那就是相对于不是为了刻意小众而小众的这一方面。她们只是基于喜欢,在自己的兴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精力。

“滑板”算不算是小众呢?在这个新事物刚刚出现在人的面前的时候,大多数都不会,也没有时间去学,或者根本不想去解除新事物,这算是“小众”吧。

可现在呢?走在广场上随处都可以看见一两个滑板的人,成为了趋之若鹜的时髦物。不能否定的是,有很大多数人是因为很“cool”所以才接触这个新事物,这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为了表现出自己,展示出独特性,但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每个人都想有“存在感”或多或少,至少不是一个影子。最怕的是你练得很蹩脚,还到处炫耀自吹自擂。

区分这两个的标准很简单,看他是不是因为喜欢,看他会不会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放弃一件事情,看他能不能不顾多么艰难都会坚持下来。

真正喜欢的人,“小众”在他眼里看起来,也是“全世界”。

那我们这些围观者就不要再指指点点,各种酸各种吐槽,“小众”不是你喷的理由。随意恶意喷“小众”才是最阴暗的事情,那种一直看着别人拥有的东西只会辱骂的人,何不能说是现代阿Q精神的体现呢?

小众还没有产生优越感,倒是追求大众看不起小众的倒先有了“优越感”。

03

Lenka有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I am me and that's unique"歌词主旨就是我为什么要和世界一样?

I am living in my own world。

“小众”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人这个个体,一个个体是不是可以用“小众”来形容呢?

网上流行的刘瑜的一句话“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支队伍”既然可以是一支队伍,也就是是一个群体,群体里包含人数多少决定了“大众”和“小众”的界限,所以一个人也是一个“小众”的群体。

那在这个方面,我还是很支持小众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你是什么样子就展现给世界什么样子。

你有多不一样,你不去看看你都会觉得后悔。如果只是随着主潮流走,眼界也就局限于大众的视野里。尤其是为了主流丢失了自己喜欢的小众,是最值得叹息的。所以给自己一个“成为”小众“的机会,去探索一个自己或许都不知道的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

因为不仅是你选择了“小众”还有很多独立的个体都和你一样不想平庸,在寻找的路上执着前行。

一起走在通往唯一的道路,会不断遇到已经找到自己我的人,一个“小众”的个体,“小众”互相吸引,才有了现在的“大众”。

所以不要怕不一样,因为不一样才有了独一无二的你。

不要怕小众边缘化,磁力相吸,一个个小众便成为了“大众”

看维安的推文时,看到这样一个定义正好运用到这里:

就像山本耀司那句广为流传的“自我”定义: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有的时候,感觉自己是毫不起眼的小水滴,别的水滴都蜂拥的跳进了旁边的小溪,而我却仍然纹丝不动,我也想进入那条小溪,我跳啊,蹦啊,就算我哭了也没能进去。后来往后看,旁边也有一滩水,我就成为了快要干涸的水珠,等着太阳来把我的生命带走。

但是我看到和我一样怎么也跳不进那条小溪的水滴站到了我身边,后来越来越多的水滴,越来越大,慢慢地成为了小溪,将要汇入大海。

愿你的身后总有力量

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