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一课

2018-09-29  本文已影响67人  陇西读书与写作

2018年10月22日,在新教楼505室,我参加了2018级MBA开学后的第一堂课,主讲老师是李gong老师,课程为组织行为学。


管理者 Managers (or Administrators)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管理者在哪里工作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管理者的定义明确提醒我们:管理者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的,管理者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工作的。

这就告诉我们,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是管理者的人际技能,通过对个体、群体、组织行为的理解,利用相应相应组织行为学工具与方法来影响组织中的个体,使组织中的人员的行为符合管理者的期望,符合组织的要求,从而达成管理者预期的管理效果。

说明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讲究管理效率、探究管理行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背后原理的学科。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培养出来的。

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中,都具备的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心智能力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个人感觉李老师的讲解对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之前我对管理有一种误读,我以为管理就是管理技术技能,而人际技能是一种溜须拍马的下流勾当,根本不值得重视。概念技能更是没有想到过。所以从管理的层次来讲,我就处于层次很低的阶段。因为随着管理层级的提升,技术技能越不重要,而人际技能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概念技能,基层管理基本很少涉及,但高层管理者来说却是最核心的技能。

我的认知有几点:

一、为了在职场快速晋升,必须要弥补我在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方面的短板,要想弥补这二块短板,首先要从认知方面有所改变,要客观地看待这二项技能,不要动不动就道德审判,人际技能是人类的必备技能,溜须拍马只是人际技能领域开出的一支毒草,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溜须拍马这种负面的东西就否定整个人际技能领域园地。

二、人际技能不等于溜须拍马,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人际技能是星辰大海,那么溜须拍马就只是一颗尘埃而已;如果人际技能是大自然,溜须拍马就只是大自然中的一根毒草。而且,也不要将溜须拍马妖魔化,只要不害人,不作恶,不太恶心,也无可厚非。也不要将溜须拍马扩大化,不要把正常的向上管理、赞美、附和,等等,一律当成溜须拍马。人际技能包括的范围不仅限于向上管理、也包括向下管理、平级人际沟通、日常人际关系、陌生人社交,等等,可以这样绝对地说,你可以不溜须拍马,但你必须发展自己的人际技能,否则你将寸步难行。

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人是社会的人,人是由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中的一分子,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如果不发展自己的人际技能,别提在社会中发展自己,连生存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这就是那些犯有社交恐惧症、自闭症者无法顺利在社会上立足的原因所在。

人际关系在于良好的互动,互动的次数、互动的质量、互动的人际技能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好坏,在其中,人际技能决定了互动的质量高低。说明了人际技能的重要性。

三、很多人是凭感觉、凭本能在管理,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人际关系是有系统、科学的人际技能的,人际技能是可以学会的,不是天生的。而我们以前的认知是人际技能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善于人际交往的,似乎人际技能仅仅是外向的人的专利,是那些左右逢源的人的专利,而那些内向的人天生就只能被人利用。

结论是:对于我这种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来讲,更应该学好《组织行为学》这门功课,充分利用学习这门课的机会,切实提升自己的人际技能。为自己的事业助力,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就拿向上管理来说,如果你连欣赏上司都不会,又怎么能渴望上司来欣赏你呢?上司也是人,是人就渴望赞美,这是人的天性,谁也无法例外,翻开历史,没有谁可以逃脱渴望赞美的“诅咒”,就像《影响力》所讲的互惠原则一样,只要你先赞美他人,然后你就会收获他的的赞美。同样的道理,你想让上司认可你,你首先就要认可上司,赞美上司。你想保持与上司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就要学会主动互动,主动反馈、主动汇报。

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人际技能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既然无法避免,那不如勇敢地拥抱。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生活就像强奸,既然无法逃避它,就不如享受它。


《组织行为学》研究三个层面,一是个体;二是群体;三是组织。

这三个层面是逐层递进的关系,越往上越复杂。

组织行为学(OB )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跟成功学所谓的人脉网的区别在于: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利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知识来改善组织的绩效,所以,不要为了关系而关系,不要为了人脉而人脉,一定是利用所学的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来改善组织绩效。

作为管理者,必须努力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深切了解个体、群体、组织行为背后的规律与机理,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很多管理者平时不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临到用时又全凭感觉,到最终管理效果不理想时,又推托说自己不善于拍马屁,似乎自己是站在道德高地,而其他人全是道德小人,十足的意淫人生。醒醒吧。


有效的管理活动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有效的管理活动与成功的管理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的分配。

成功的管理者将48%的时间用于社交,而有效的管理者将44%的时间用于沟通,社交与沟通的区别在哪?社交不是基于管理事项的沟通,而是基于情感的维系,社交不是为了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而进行的人际互动。而沟通则是基于管理目标达成的交流与互动,沟通是有指向性的,指向具体的管理事项,为了达成某个管理目标,为了解决某个管理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与互动,不是像社交一样为了关系而交流互动,是为了问题的解决而交流互动。

李老师有个形象的说明,他说要想晋升快,就不要想着回家吃饭。要参加各种社交派对,各种刷脸打卡,要学会流离在酒吧、夜总会,展会、研讨会,大会小会,什么都会。

成功的管理者还是有效的管理者,看你怎么选,谁也不容易,不要以为成功的管理者就容易,毕竟人家连夜生活都贡献给了组织,贡献给了领导。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你的选择在哪里,你的结果就在哪里。如此而已。

成功的管理者并非有效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也并非成功的管理者。


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

组织行为学概念或理论必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

组织行为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没有绝对真理,只有某些条件范围内的基本规律。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真理,告诉我们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情境或权变条件变通。同时告诉我们要向实践学习,要尊重结果。


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输入、过程、输出。

一、输入:

个体水平:多元化、人格、价值观

群体水平:群体结构、群体角色、团队责任

组织水平:结构、文化

二、过程

个体水平:情绪和心境、动机、知觉、决策

群体水平:沟通、领导、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

组织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实践

三、输出

个体水平:态度与压力、任务绩效、公民行为、退缩行为

群体水平:群体凝聚力、群体功效

组织水平:生产率、生存


对管理者的启示

不要过分依赖归纳;虽然有些可以帮助你了解人类的行为,但有很多是错误的

利用指标和情境变量而不是“直觉”来解释因果关系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你的领导潜能

通过培训和了解组织行为学当前的趋势(如大数据等),来提高你的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

组织行为学会告诉你应该如何赋予员工权力,设计并实施变革计划,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并帮助你的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的冲突,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产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