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由“抢课”引发的思考
活在这个地广人多的国度,我们注定了什么都要抢。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连上个课,我们都要抢,那真的是无话可说了。
每到了要抢课的时候,大学生们总会提前坐到电脑屏幕前面,摩拳擦掌,准备杀它个片甲不留。到头来,不用一秒钟的时间就被KO掉了。真的是“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要么被弹出界面,要么界面提示说“出错了”。看惯了抢课这场风云的人,早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的人生境界了,不是不想抢,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其让自己沉浸在抢不到课的郁闷中,倒不如不抢了。起码能够让自己身心舒畅。任性的背后是,未来还要补回学分的负重前行。
意志坚强的人还坚持在一线,当“该网页无法显示”、“error”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他们还是一次又一次怀着希望,打开登录界面,无论网页再怎么虐他,他也依然待网页如初恋。可是往往意志坚强的人,也不能到达海洋。最终也只能以一句“心好累”来结束这种垃圾界面。心态好的人还能够继续笑着开始那一天的生活,可是心态不好的人往往就败给了这种垃圾页面,这一天完全被这种“望而不得”挫败感所困扰。
(也不知道抢到课的同学上辈子是做了多少好事。)
随之而来的是朋友圈一大波的吐槽。可是无论再怎么吐槽,该崩溃的网页到点还是会崩。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交了学费的我们。上个公选课都变成了要抢的。最可怕的是抢到了多个公选课的人还漫天要价,卖给别人,说好的“知识是无价”的呢?
课程的设置本来就是要为了让学生得到知识的,但是抢不到就不能上课了,知识要往哪里寻呢?而且那还包括学分。唯一令我感到庆幸的就是,还好这不是专业课,只是公选课,要不然可能大学四年都不能上几次课呢?
公选课的初衷是为了拓展学生专业课之外的知识,之所以要抢,是因为那些热门的课程的名额有限。结果往往是我们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了。而且导致很多课程的名额很快达到限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明都是公选课,可是学分会不一样,还要分是不是核心课程。以至于很多人在一开始选择公选课的时候,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是除了学分需要。如果自己所选的课不是自己喜欢的课,因为其他与课程无关的原因而去学习。那么这样的学习,到了最后,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呢?学习本来就是为了获取知识的,上了大学,我们本来就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因为学分而去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课程,那岂不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经历过大一的都知道,上了大一的我们,已经基本忘记了高中学过的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如果喜欢而去做一件事情,我们会记得很牢。大学之前的10年,为了获取最基本的知识,我们要全面地系统地去学习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这无可厚非。小考之后是中考,中考之后是高考,高考之后是大学。但是大学之后,我们基本就没有考试了。如果我们还是被学分束缚,为了毕业而去学习,我们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有一部分人会成为考霸,但却不是学霸,他的知识水平只停留在卷面的高分数上。而绝大部分还是一无所获的。但他们进入社会后,他们却能够因为接触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如鱼得水。
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因此不应该给那些课程分学分级别,也许那是冷门的课程,但总有人会喜欢的。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像比尔盖茨一样,为了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放弃了学位。现在大多数的我们都做不到,但是我们依然有选择我们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权利。
解决公选课抢课难的根本就是放开所有的课程,课程的数量跟学校的人数一致,不搞差别对待,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只要你付出过了都会有相等的收获,而不是付出了一样多,学分却不一样。这样的抢课才是高质量的,因为我们抢课的初衷是为自己学到喜欢的课程,而不是直接原因是为了上公选课,根本原因是为了学分。
当所有事情都是相对平等的时候,那才是选择,而不是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