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的人生态度(904)
礼为立世之本,让为学礼之基。让,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其意为忍辱负重,礼让他人,是一种向上的态度,不是示弱,不是无奈,而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
让的人生态度(904)让是一种态度
904 张译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回顾五千年悠悠历史,“礼让”被古人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有了“让”,才有了古人学礼的基础;因为有了“让”,才有了古人面对一切困难时都保持向上的态度;因为有了“让”,才有了后人对他们几千年的津津乐道。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提起礼让,2016年春晚上赵薇演唱的这首《六尺巷》不禁在我耳畔回响。张英已然位居宰相,却在张家子弟来信状告吴家抢夺宅基的情况下,回信一封: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子弟见诗主动把宅基退了三尺,吴家见状也主动往后退了三尺,“六尺巷”因此得名,成为了今天安徽乃至全国乡邻之间互敬礼让、和谐共融的佳话。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三字经》中人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同样让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孩子身上谦让的品质。当父亲让孔融将梨子分给兄弟们吃的时候,孔融自己先选择了最小的梨子,然后按照长幼顺序将梨子分给了兄弟,并说到“我年纪小,大梨应该给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要让着他”,这看似小小的举动,却体现出了孔融自小懂得礼让他人的为人处世态度。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也成为几千年来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再说众人皆知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是赵国名将,败秦军、退燕国,战功赫赫、名震朝野,却也因此在心底埋下了傲慢的种子。蔺相如官至赵国上卿,位于廉颇之上,却在廉颇居功自傲、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自己的时候以将相和睦、一致对外为重,始终回避忍让,最终廉颇感动于相如的谦让大义,亲自负荆请罪, 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礼让,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让,乃人与人沟通信任的桥梁;礼让,乃社会进步的关键。“让”不是被逼无奈,也不是甘于示弱,它是人的一种风度,一种修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向古人学习,学会“让”,成为一位君子吧!
让的人生态度(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