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读《文化苦旅》
2022-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自己在这里
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的学霸儿子,都称赞《文化苦旅》写得好。我禁不住买回来读。
也许我还沉浸在长篇小说的连续性和故事性中,对于《文化苦旅》的语言风格、那种似轻而重的文字背后的内涵还理解不够,所以收获不大,也没有深深沉入感。和文学硕士的闺蜜表达了我的真实感觉,她果然是搞文学的,知道的多,她说当年这书和作者都太火了,余秋雨的散文当年写进了他们研究生的教科书,后来又被骂惨,被评价为鸡毛掸子散文。我一阵惊叹,她说作者余秋雨开创了文化散文一派,后来大家觉得他写的有点煽情过度且其中史料经不起推敲。建议我可以一分为二理性去读。
似乎能感觉到她说的这种感觉,又似乎还不能深入感觉。没能吸引我,似乎我正在入世的世俗中无法拔身而出,于是也就不能完全欣赏了作者辞职专门进行的生态之旅以及思考。约莫能感觉到作者那种古今穿越、旷达的思路和驾轻就熟的文字感。
例如一些震撼的语句:
1. 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2.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清澈的人类学思考。
3.都江堰调理自然力的本事,被近旁的青城山作了哲学思考。
——摘自《都江堰》
4.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