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需求,除了爱还有什么?
关于刷牙,我以前认为Walter还小,不用这么早。
之后,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明白了趁早刷牙的好处。更有一件事,促使我决定要让Walter养成刷牙的习惯。
那天,带walter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玩。四五个小孩在一起,很热闹,其中有一个7,8岁的女孩,特别可爱,微笑起来露出两个小酒窝。
他们在一起玩摩托车,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玩的很开心,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仔细观察这个女孩,发现她大声笑出来后,漏出来的不是洁白的牙刷,而是一圈发黑的牙根。
当下震住了,与我印象中的可爱形象相差比较大。
自此,就开始了让Walter刷牙的故事。
刚开始,他对刷牙很感兴趣,很好玩儿。做了没几天,就开始抗拒,不想刷。
下面是我用过的各种各样的办法:
第一、讲道理:告诉他刷牙的好处,刷牙能够把蛀牙消除,这样才能够吃更多的好东西。
第二、奖励法:明年过生日的时候,你想不想吃蛋糕啊?想吃的话,就要刷牙呦!
第三、讲故事:
到刷牙时间的时候,他一般是在看书或者搭积木。怎么说也不去刷牙,玩完积木就换一个。这个时候,我开始在卫生间讲故事,工程车的故事、黑猫警长的故事。等他听得入神之后,我说要把门关上了,只有到卫生间才能够听到呦。
第四、一起玩:
刷牙时间到了,他正在看书。本来以为他看完书之后会去卫生间,没想到又玩起了其他玩具。
我说:“我们现在转移到洗脸池去玩,你看爸爸怎么玩。”我把挖掘机和塑料圈放在洗脸池,可还是不过来。
我说:“爸爸不知道怎么玩,你来教我吧!”
“好啊!”
目前来看,估计只有最后一个办法长期有效,这就是游戏的力量。
在听完大V妈妈APP中李岩老师的游戏力课程之后,对于游戏的认识又更深了一步。
大部分的宝爸宝妈认为孩子的心理需求是爱。只要给足了爱,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他就会听父母的话,可是实际并不是这样。
一个四岁的男孩,非常喜欢在墙上面画画。
他的妈妈尝试了各种办法:
拿走他的画笔;
大声训斥;
安排专门画画的地方;
给与拥抱;
不关注,任他画;
这几种办法短时间内有效,或者根本没用。
到底怎样才能不让他做出这个行为呢?只有明白了这样行为的本质,才能找到答案。
李岩老师给出的答案: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两种,一种是爱,另一种是掌控感。
你和孩子进入商城,商城中间放着一个玩具箱。玩具箱有红,绿,黄三个按钮。孩子按下红绿按钮,玩具箱没反应。只有按下黄色按钮,玩具箱会弹出一个狗熊玩具。
孩子发现这个秘密之后,会怎么做呢?
他会不断的按那个黄色按钮,不理会其他两个按钮。看他玩得不亦乐乎,在意旁的我们也很高兴,还会让他多玩会。
孩子不断探索这个物理世界的过程,就是在寻求掌控感的过程。同样的,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也同样会寻求掌控感。
如果他发现自己做出某个行为后,父母会给出相应的行为,比如训斥、生气、皱眉。
那么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掌控父母的方法,所以会不断的重复这个行为。
那面对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父母应当怎么做呢?
这位妈妈听了李岩老师的课程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当孩子在墙上画画的时候,她就说:你可以在墙上画画,但是不可以戴妈妈的帽子。
听妈妈这么说以后,孩子就跑过去拿她的帽子。妈妈假装很生气,还说:“你不能拿我的帽子!”
这样几次之后,孩子不在墙上画画了,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说之后,孩子就不画画了呢?
亲,想继续了解的,可以扫码继续哟!
孩子的心理需求,除了爱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