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草,张昊宸与SSO
今晚,上海交响乐团迎来了两位年轻的音乐家。首位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执棒的华人指挥家李心草和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张昊宸,带给我们一场激情洋溢的演出。
上半场由钢琴家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钢琴作品虽然不如“拉二”“拉三”有名,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才17岁,当时他冲动地离开了古拉·兹维列夫的钢琴工作室,投身作曲。脑海中长期萦绕的旋律,让他有极强的创作冲动,而正处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代的变革也给了他许多表达的自由。
这部作品带着作曲家坚守传统音乐风格的一面,也将西欧浪漫主义音乐与俄罗斯音乐传统紧密联系起来。在完成初稿并且首演成功后26年后,拉赫玛尼诺夫还将这部作品再三修改。虽然已经开始了“十月革命”,作者被迫永久离开他的家园,但对作品的热爱,还是让他饱含激情地完成了创作。
乐曲从圆号和木管的影子开始。辉煌的号角声是一个少年走向世界的精彩亮相。铿锵有力的节奏,充满色彩的主题,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个霸气十足的年轻人。张昊宸和乐队的配合循序渐进,彼此烘托,很好表达着乐思。钢琴大段的独奏,仿佛是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成长路上除了少年的意气风发,也有接连不断的挫折。音乐的起伏也是人生的起落,错综复杂的世界就是人生。
第二乐章,行板。管乐与弦乐声部的对答引出了钢琴声部的独奏。宽广而悠扬的主题旋律,带着俄罗斯音乐的深沉和宽广,广袤大地上的浪漫里弥漫着哀伤和忧愁的悲剧情怀。钢琴家对主题的处理非常沉稳老练,用更内深性的表达,演绎作曲家的音乐语汇。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9/8与12/8拍子的奇特节奏激烈地交错进行,带着强烈的炫技色彩。热闹的场面如同节庆的序曲,仿佛是为年轻人成功狂欢,但又不忘记用阴冷凄凉的铜管提醒一下,不可盲目沉醉在喜悦之中。警醒,内敛,如同作曲家对自己的要求,音乐的推进,也是思想的成熟。作为年轻的钢琴家,张昊辰的演奏不仅技术更加娴熟,风格也日益稳健,在他演奏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成长。
下半场西贝柳斯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部作品创作于1901-1902年间,1902年3月8日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指挥在赫尔辛基爱乐协会首演,演出当时就获得了巨大成功。他既是作曲家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作品之一。作为民族音乐家,这部作品经常被解读成民族运动的独立和抗争。然而作曲家却否认了音乐之外的内涵。
虽然是四乐章的传统结构却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各乐章的结构功能与整体的交响叙事模式。第一乐章规模庞大,从富有田园气息的开头就吸引了听众的期待,个性化的主题发展,乐思巧妙,结构新颖,出乎意料的音色效果,让人在听觉过程中充满悬念。
第二乐章从定音鼓的滚奏开始,阴郁的旋律幽暗而彷徨。虽然木管也会有抒情明朗的主题,但还是在不安和焦躁中停滞不前。第三第四乐章渐渐开始蓄积能量。作者通过长时间的酝酿,把那些散落的动机凝聚起来。如同小溪汇入江河奔向大海,音乐涌动的情感也如同火山爆发般激烈,悲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心草指挥,气场超强大,充满力度的手势,如同统领着千军万马。一首40多分钟的曲子,耗费着指挥家极大的心力。但他在台上气定神闲,每一个节点都把握精准,在音乐处理上也极有感染力。难怪有人说他的指挥手法跟小泽征尔大师年轻时代一模一样。
今晚的演出看到了两位极具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曲目也是非常具有专业水准的。上交的音乐会越来越精彩了,希望更多爱乐者可以听到如此美妙的音乐会。
李心草,张昊宸与S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