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关于暗恋
昨天写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没有致敬茨威格,那么今天的《一个女人的陌生来信》影评首先要致敬茨威格,这个奥地利男人可以把一个女子内心的暗恋描写的如此细腻、动人,实在令人敬佩。难怪高尔基会评价这篇小说为“真是一部惊人的杰作”。而徐静蕾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没有小说那样深厚的表达功力,但相对她后来拍的商业性较强的电影,倒是有一种喃喃细语般的婉约气质。
这是一个关于女人暗恋一生的故事。初看时会唏嘘不已,大概现在的人很难理解,没有任何反馈,用一生以一种誓死不休的心情默默的爱着一个人,有何意义?是的,没有任何意义。可是爱情从来就不是可以理智去衡量利弊或得失的事情,就像命运的安排从来不会征求当事人的意见一样。很多人都在感性的世界颠沛流离,只是她更加极端。
女主人公从爱上男主人公的那一瞬间开始,她的内心其实就再也没有长大,那个既羞涩又执着的孩子,一直住在她的心里。这个世界上,健忘的从来都是大人,只有孩子才会执着的相信。当爱不止是单纯的喜欢,还包括崇拜、迷恋,所产生的威力远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这样的情感会令她爱的已不单纯是他这个人,而是她心中所有感情勾勒出的他。亦真亦假中,人很难分辨,也很难放手。
花从来都是美好的代表,可也寓意着短暂。他为她插花,一共只有两次。一次是她年少时的开始,那时的她一派天真的相信爱情只要一次就要生生世世,却不知无情与坎坷早已注定;另一次是她成年后的诀别,纵使无情磨灭不了深情,可人心总会有无比疼痛时。最怕就是你视若生命,他早已熟视无睹的云淡风轻。她把一夜欢愉后他给的钱,出门颤抖的放在管家端着的盘中,隔着银幕你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颤抖,穿貂戴金的躯体里千疮百孔的灵魂。
扭曲的执着中,也带有偏执的拒绝长大,固守着自己心中对需要他人认可才能存在的思维。时代环境和童年生活的影响都给她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烙印。她已经无法明白作为人,她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因为她的存在,其他的事情包括爱情才会有意义。她只会陷在对他深深的暗恋中这一种生活方式。
倒叙的手法,先把结果直接丢给男主角和观众,然后再抽丝剥茧的带出一个人一生的一份爱,心疼的令人无法言说,绝望的使人无法逆转。总觉得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仍是心有不甘,一封信既是诉说,也是一种不甘的“报复”,如果以前他总是轻易忘记她,那么她希望她死后可以被他那怕悲痛也好的记得。
除了她自己,没有谁真正可以对她感同身受,大约只有普希金那首著名的《我曾经爱过你》最能诠释她一生执着又孤苦的爱情。
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