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闲谈
不知道从何时起,七夕节成了中国的“情人节”。这个节日本来是古代从神话故事,织女下凡与牛郎相爱,然后被无情的银河相隔,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也是民间妇女乞巧的日子而来的。
因为织女是一位传说中玉帝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女儿,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但求得织女能赋予她们一双灵巧的手和聪明的头脑,让自己的做针线活儿的技法更为娴熟,便名为乞巧节,也有称为女儿节。
为了纪念这个美丽的传说,许多古代的文人墨客还为这对苦命的夫妻,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下来的诗词。最著名的可能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秦观的那首词《鹊桥仙》吧。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填的温婉动人,尤其是最后两句,简直成为了千古绝唱,引得古今无数痴男怨女为之销魂不已。
从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讲过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虽然当时不懂什么是爱情,但总还是知道他们也如人间的烟火夫妻一样,与一双儿女过过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但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说,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是什么时候,在毫无察觉下,就被催生成为了现在众口一辞的中国“情人节”。
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情人节是二月十四日,名直呼为情人节。你说咱们这个明明是具有古文化韵味的乞巧节,为啥非冠名为情人节呢?我想,现代人可能也是在与时俱进,什么都想与世界其它什么文化交融接轨吧。
其实我们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情人节,只是没有像西方人那么直白的称之为情人节,而是很含蓄地称之为上元节、元宵节、花灯节。这一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更给世人在表达情感上,留足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个节日虽然赋于了众多的传说,但从传统的戏曲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花灯时,一见钟情的故事;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的故事;从《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的故事。民间把这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在感叹其真爱中,潜移默化地认为元宵节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赋予这个节日为“情人节”最好的印证,除了民间传说,还有大量缠绵悱恻的古诗词可以佐证。比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说到这里,你还认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吗?其实是不是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毕竟这个节是当下商家借以大赚的时候,搞活经济才是重要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