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想法

王维(4)

2023-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人生老陈

上章节说到王维因好友病亡,身心疲惫的他无奈返回老家,疗愈心灵的创伤。

看到稍显瘦削的长子安然回家,母亲虽说有点心痛,但也欣慰不已。她坚信羽翼渐丰的儿子有朝一日一定能金榜题名获取功名。她叮嘱王维在家好生将养,切莫灰心丧气。

可在家时间待久了,难免生出一丝厌倦。母亲觉察出了王维内心的变化,决定让二儿子王缙陪兄长去走走亲戚,散散心。

那天恰好是上元节。兄弟俩拜访了城东居住的舅父舅母,老两口执意留他们住宿,邀请他们一同前往古城蒲州观看元宵节灯会。这样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兄弟俩爽快应承了下来。

灯会观者潮涌,人头攒动,到处火树银花,灯火璀璨,场面盛大隆重,壮观极了。王维兄弟和舅父母边走边看,突然前方传来阵阵欢快的丝竹声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群年轻人正在踏歌起舞。

受了舅父母的怂恿,加上青春年少蓬勃的朝气活力,王维兄弟俩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舞者行列,随着轻快分明的节奏,舞动摇摆,踏歌如飞。

跳着,唱着,王维优雅的舞步突然就落脚到了一位身着一袭淡紫薄纱长裙的少女面前。

是夜,月华如水;此时,灯火辉煌,整个街市亮如白昼。那女子,眼含秋水,眉如弯月,肤白胜雪,举手投足间犹如风拂杨柳般轻盈袅娜。

王维一时愣怔在那,忘了舞步,忘了歌词,一双激情似火的眼,久久凝视着对方,不愿移开分毫。女孩被盯得一下慌了心神,急忙低眉侧脸,原本皙白的脸庞瞬间染上了三月桃花般的红晕。

你,就是我今生追寻的那个人。两人几乎同时在内心呼唤着,却愣是说不出一句话。

舅母一见双方的窘态,心中早已了然。她上前拉起两人的手,对王维说:“这是崔家小妹,是你崔成吏舅舅家的千金。”又对女子道:“这是太原王家长子王维,你的表兄。”

就这样,在舅父母的撮合下,一见钟情的两位年轻人定下了终身。双方约定,待王维博取功名后,再行完婚大礼。

有了爱情的滋润,王维很快从丧友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第二年,王维决定再走长安,继续为下一步的科举做准备。他已然从准岳父大人那里了解了些行卷的窍门,记住了泰山大人为他推荐的几位故友熟人的名字。

王缙也十八岁了,早已饱读诗书且机敏强干,王母这次决定让两个儿子结伴出行,一来相互照应,二来希望两个孩子都能有一番作为。

临行前,王维将自己锦袍上的玉坠摘下送给了崔小妹,小妹回赠了一方丝绣手帕,上面精致地绣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四句诗。两人情意缱绻,难舍难分。

“等我回来娶你!”王维说完,大步追上了前面的弟弟。

第二次来长安的王维,很快就安顿好了住处,与二弟复习备考的同时,开始拜访舅父介绍的那些朋友。遗憾的是那些朋友官职不大,人微言轻,行卷干谒之门迟迟没有打开。

一日,王维和一些旧友正在闹市一酒肆小聚,突然外面传来“回避”之声。王维临窗一看,原来是歧王李范下朝路过此地。

岐王和薛王、宁王都是唐玄宗的亲兄弟,其中长兄宁王李宪本是李旦嫡长子,但他急流勇退,将太子之位谦让给了三弟李隆基。因此李隆基对这位大哥倍加尊宠,并对其他兄弟们关爱有加。

诸王知道李隆基的才干能力,更忘不了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惨烈教训,于是自发远离朝堂纷争,整天沉浸在诗画音乐中,广交诗友,曲水流觞,乐得逍遥。而四弟岐王李范儒雅宽厚,待人亲和,且文采风流,特别雅爱文章之士,拥有一流的艺术鉴赏力,因此家中常常高朋满座。

杜甫那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写的就是岐王府常客李龟年。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维之前早就听闻过岐王的大名,只是苦于没人引荐。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岂能错过?王维略一思衬,拿起玉箫就吹了起来。

箫声呜咽缠绵,回荡在空旷的街巷。一曲终了,余味袅袅。歧王果然派人寻来,盛情邀至府上。一看,白衣少年,衣袂飘飘,诗画皆工;再一听,王维弹奏的琵琶既有宫廷礼乐的典雅富丽,又有民间的清新奔放,令人耳目一新。岐王大喜之余,随即将王维介绍给了兄弟们。

能得到岐王众兄弟的青睐,自然也就被其他豪门权贵看重推崇。就这样,王维凭着自己飞扬的诗才、绝妙的书画、高超的音乐技艺,以及谦和、内敛、温情的君子品格和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高贵,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上层社会的宠儿,自此开始自由潇洒地游走在长安的权贵之间。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