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来表达

2018-10-22  本文已影响41人  离上草leah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来表达

如果读者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来得到某个知识(你的观点),那么他面临着以下复杂的任务:

1.阅读、理解你的每句话

2.寻找句子间的联系,弄清你写的思路

3.分析、总结并记忆你的观点

而如果你的文章呈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逐渐展开,那么他肯定会觉得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

下面,我以这则书中的小故事来演绎使用金字塔的结构的好处以及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我要我的丈夫下班回家时顺便去超市买东西。

首先,我把我需要的东西一项项列出来,一共是9项:

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咸鸭蛋、苹果、酸奶

然后,为了丈夫更好地记忆,我把它们分成了3类:

蛋奶制品:鸡蛋、咸鸭蛋、牛奶、酸奶

水果:葡萄、橘子、苹果

蔬菜:土豆、胡萝卜

(同样,为了我列出来的东西没有遗漏,我可以先按照类别想,蛋奶制品我需要什么,水果我需要什么,蔬菜我需要什么)

我和丈夫说:“亲爱的,请帮我买以下3类共9样物品:蛋奶,水果,蔬菜,蛋奶类····,水果类····,蔬菜类····”

如果,我直接对丈夫说:“请帮我买这些东西,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对了,还有咸鸭蛋和苹果····哎呀,差点忘记了,千万别忘记买酸奶了。”

我想,丈夫最后可能只能清楚记得酸奶,咸鸭蛋和苹果,前面的一大摞早已模糊不清了。

乔治·A·米勒在他的论文《奇妙的数字7±2》中提出,我们大脑的短期记忆项目一次性无法容纳7个以上的项目,好一点的9个,一般人只能记住5个,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当然最容易的是1个。

而在上面这段故事中,当我向丈夫传达的东西达到9个时,我搭建了金字塔来说明:

1.我先把东西一项项列出来,再分类,并给这三类找到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自下而上思考

(另一种方法是,自上而下思考,我在思考需要买什么的时候,就按照食品——蛋肉乳蔬果——具体物品的顺序来思考我需要什么,既高效又避免遗漏)

2.当最终向丈夫传达信息时,我采取了自上而下的表达方法:

请帮我去超市买东西——买三类——每一类分别是哪些

这样的结果是,丈夫从一下需要记住9个,改为记住三组。这样丈夫思维的抽象程度就提高了一层,而高层次的总会自然的提示你较低一层的概念。

总结一下,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法:

1.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将思想(观点、结论、要点、步骤等)归类分组

2.将分类后的思想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构建金字塔

3.向读者介绍思想的最有效途径,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表达

写作前检查金字塔搭建的是否合理的checklist: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仅以下4种)排列

       [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