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中国文化一向推崇勤俭持家,非常看不起那些有点钱就全花完及时行乐的人——而科学家完全赞同这一点:所有研究都表明,能够从长远打算和推迟享乐,是通往长久幸福生活的必备素质。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不到呢?
大概很多人都听说过棉花糖实验。实验者给小孩一个棉花糖,说我现在要出去一下,如果你能等到我回来再吃这个棉花糖,我就会再给你一个。所有小孩都喜欢棉花糖。有的小孩能克服暂时的欲望等一会儿得到更多,有的小孩忍不住就把棉花糖吃了。结果过上多少年再看,那些当初忍住没吃棉花糖的小孩,不论学习成绩还是生活质量都比那些忍不住的小孩要好很多。
很多心理学家只告诉我们别吃那个棉花糖,而《理性动物》这本书,则告诉了我们一个更有意思的道理:为什么有人会吃那个棉花糖。这本书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很多行为看似非理性,其实是理性的,自有一番道理。
进化心理学有个“生命史”理论,研究个体怎么分配有限的资源。简单地说,每个动物一辈子其实就干两件事:积累和花费。所谓积累,就是补充营养,锻炼身体,充实自己——相当于人类攒钱;所谓花费,就是通过性关系把自己的基因传播出去,争取有多个后代——相当于人类花钱。
生命史理论说,动物们的积累和花费有两种不同的策略。
像大象这样的动物,食物充足而且没有天敌,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好几十年,所以它的策略就是“慢策略”:花很多时间积累,生育很少。
而绝大多数动物没有这么幸运,一般都是很早就性成熟,然后马上就大量生育,然后可能很快就被捕杀,寿命很短也就死了。这就是“快策略”。
这两种策略都是对的。环境好当然可以慢慢享受生活,少生还能保证后代质量;如果环境险恶寿命短,不早生多生行吗?不用快策略基因根本传不下去。
更进一步,生命史理论认为,在同一种族之内,也有快策略和慢策略的区别。人就是这样。
在稳定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青春期来的晚,结婚生子也晚,寿命更长。而如果家庭环境不好,家里经常有人来了又走,比如妈妈经常给他换“后爸”的话,这种家庭出生的女孩青春期就来得早,会很早生育。
而那些采取快策略的人又会吸引同样采取快策略的人,他们很随便就生孩子,生了孩子也未必结婚,就算结婚了也很容易离婚。现在让美国黑人无法脱贫的最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单亲妈妈太多!
如果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家庭,有个单亲妈妈和若干个不同父亲的兄弟姐妹,生活很不稳定,今天运气好得到一块糖,你会把它留到明天吗?
对这样的人来说,现在不享受以后就没有机会享受了。他的糖可能会被抢走,他甚至可能活不到明天。拳王泰森十三岁之前就已经入狱好多次!
所以后来有人重新做了一遍“斯坦福棉花糖实验”。这一次实验人员还是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吃等我回来就再给你一块糖——而不同的是,这次有的分组里实验人员回来说哎呀对不起,我搞错了,没有第二块糖了。经历了这种失望的孩子,再给他做一遍棉花糖实验,通常三分钟就不等了。
——换句话说,孩子能不能推迟享乐,不仅仅跟孩子有关,也跟你这个环境有关,而且他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
后来又有人拿猴子做类似的实验发现,如果小时候妈妈总能从固定的地方得到食物,猴子长大之后就能推迟享乐,做决定做得很好。如果小时候食物来源不确定,即使仍然能获得食物,长大以后他的自控能力也不行。既然吃了这顿还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这一顿肯定是任性猛吃。
我们通常认为细水长流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而有人追求的就是那短暂的灿烂。而且他们是有道理的。所以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表面上人人有自由意志,其实身上都不知道背着什么基因和环境的枷锁——有的人能战胜这些枷锁,他们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