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影评专辑

《查令十字街84号》无关爱情的天长地久

2021-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七徽

“如果你正巧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这句话来来自美国作家海莲.汉芙的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这是美国一个贫穷的女作家和一个英国旧书店的书商之间的书信集,他们的通信保持了长达20年,却有缘无份,从未见过面。

海莲.汉芙一生潦倒穷困,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她热爱英国文学,可是美国的书价格昂贵。1949年10月那年她33岁,有一天她偶然给英国一家小书店写信订货,第一次就得到了价廉物美的服务。

于是,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主管弗兰克.德尔先生,就成了海莲20年的通信对象。

海莲性情率真,文笔轻松活泼,信手拈来,天马行空地开着玩笑,偶尔还傲娇地卖个萌。

英国的德尔先生,从未在信中对海莲的轻松笑语做任何回应,他性情内敛,做事一丝不苟,是典型的英国绅士,是个好丈夫,好爸爸,唯一的回报就是兢兢业业为海莲寻找好书。

古道热肠的海莲 ,在通信开始的时候得知战后的英国经济困难,肉类、鸡蛋等食品都是限量供应,女士长筒丝袜更是稀缺物品。

在1949年圣诞节,她邮寄了6磅火腿到伦敦,让德尔分给书店的同事们。

随后的几年里,海莲时常邮寄美式食品给书店。她的慷慨大度感动了这家小书店,工作人员都纷纷和她通信聊天。

其实,从1950年开始,海莲几次想去英国圆梦,因为经济拮据始终未能如愿。

1969年1月,海莲收到书店的来信,告知德尔先生因病去世了。海莲的心像被掏空了,一片冰凉。海莲还收到了德尔太太诺拉的信,邀请她到英国。

得知海莲要出版这些信件,1969年10月,德尔的女儿给海莲写了信,提供了父亲和海莲之间的往来通信。

海莲将20年的书信集整理好,送到了出版商的手里,也许是她时来运转,也许是德尔在天保佑,这本书一出版,就大受欢迎 ,英国出版商也决定出版这本书,并邀请海莲前往英国去。

1971年,海莲终于踏上了她魂牵梦绕的英国。这个时候,查令十街84号的书店已经关门了,海莲的畅销书也没有让书店起死回生。1997年海莲在纽约去世,终生未嫁。

现在,无数的爱书人,因为海莲的这本书,缅怀查令十街上曾经有过的璀璨时光,直到今天,每年都有许多读者从世界各地来到伦敦的这条街上,站在早已不复存在书店门口,凭吊这段绵延二十年、跨越大西洋的动人情谊。

海莲喜欢的英国玄学诗人约翰.多恩有一句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英国戏剧届把这本书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在伦敦最好的剧院上演连续三个月,1987年又被改编成了电影,电影里的德尔先生知道海莲不能到英国时,失望的眼神,失落的表情,触动人心。2016年吴秀波和汤唯的电影《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也是缘起于这本书。

这本书被称为全球爱书人的圣经,此言不虚,大约每个爱书的人,都怀念那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情怀吧。

有一天,想写一封信,可是写好了,不知道寄给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