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成长

再谈学习

2018-10-15  本文已影响48人  知识结构与人生算法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不停的刷手机,越焦虑的人越喜欢接受新信息的冲击,沉浸于短时间的快感,进而越发现自己一无所获,从而越焦虑,陷入死循环。只会让你更加焦虑,唯一能够解决你焦虑问题的可能是改变你对学习的认知,提高学习效率。

最近学习了,千古刘传的认知学习法,他的一个课程首先是向我们介绍了认知科学的一个大致框架和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了人的大脑,各种各样的学习效应,以及从其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学习方法。还是蛮有收获的。主要框架有以下这么几点,第一,我们大脑,处理及时的信息,也就是当下的思考,是属于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有容量的,而且不大,大概能处理3到5个组块。我们大脑长期储存下来的东西叫做长期记忆,我们的工作记忆常常是从我们的长期记忆当中,提取信息出来进行处理。其他一些我就大致说一下名词,不清楚的,可以自己百度了解,比如说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重心智模型,有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我们学习应该有这么四个步骤,读取,编码,应用和迭代……我们的知识管理应该有这么几个步骤,分类,剔除,固化和融通……其中我们对知识管理应该按照三重心智模型对知识的分类来进行管理而不是按学科来……一些有用的研究结果,比如说测试效应,间隔效应,必要难度的原理,自我提问,康奈尔笔记法……就不一一细说了。

下面我们说一说人在学习上容易犯的几个错误和我们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个是焦虑式学习,焦虑式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对信息没有筛选,不知道当下学习什么东西最重要,被大量的信息冲的无所适从。‌焦虑式学习适合广度的阅读,也就是广泛的接收信息。我并不反对广泛的阅读,它要取决于和你当下的需求是否合适,若你正面临一个重要的人生难题,而你急需从知识当中去寻找答案的时候,这个时候广泛的阅读就不能解决你的焦虑,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学习迟迟不能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你就会越学习越焦虑。人的大脑的工作模式是需要专注,而不是在各种任务之间切换,这不同信息和任务之间的切换,会让你的大脑疲惫不堪。

所以对信息的筛选和专注尤为重要,我认为信息的筛选应该注意以下这么几点,第一是他能不能和你以前的知识有相应的接口。第二个是他是不是你当下最迫切需要可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比如说近期你想了解关于职场的信息,你可以有一个新的,微信关注许多关于职场的高质量的公众号,这样你接受的就只是这方面的信息。比如说近期理你想专注于提高沟通和表达,那么就可以多去搜索这方面的信息,和只看这方面的书和文章,这样的方法会让你对某方面的了解上升一个层次。

‌第二个是以为懂了就是学到了。很多人在不停的追求新的知识,也就是懂了的那种感觉,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刷认知。从认知科学来讲,理解,记忆,实践应该是三件不同的事情。你也是,你明白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样。既是为了让你在需要用的时候能够想起来,或者说你会教他人怎么用。而实践是你直接用这个知识去做相应的事情。比如说我们探讨这篇文章探讨的学习方法,比如说我们所学到的关于沟通和演讲的知识。我们最终的目的并不是理解,也不是怎么教别人,而是最终真真切切的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和我们的学习效率。用认知科学的话讲,它最终应该达到一个自动提取的效果,某一天,你自然而然地使用了某个方法,而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学会了。

第三个就是不复习,刷认知的人当然不会去复习,因为复习就不是新的知识,而旧的知识并不能给你带来刷认知的快感。复习这个事情之所以重要和有效,是因为它考虑到人的遗忘曲线,考虑到学习原理当中的间隔效应。

‌第四个就是以为看美剧是在学习英语,以为看奇葩说就学习了辩论,这些都不叫学习,这些只是在寻找学习的感觉。这就是低估了学习的难度,真正的进步需要理解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大量无聊的刻意练习。,真正的学习是一部美剧看十遍,而不是看十部美剧。是看奇葩说的时候做笔记或者暂停节目,先想一下自己会怎么说?然后观察选手是怎么说的,便思考它背后的思维逻辑。真的要学习,变的还不仅仅是停留在看奇葩说,你会进阶到看国际大专辩论赛,你应该买一堆的关于逻辑的书回来。

最近除了学习认知学习法,还看了一下阳志平老师的元认知学习法。所谓的元认知学习法是把握住事物的源头,通常来讲是抓住学科的主干,用最高效的方式掌握几门新的学科。

‌抓学科的主干,不要从细枝末节入手,买书不要一本一本地买,要一堆一堆地买。买书不要追新,要搞定经典。了解层出不穷的新的事物,新的社会新闻,并不会增进你对他的理解。

但我认为元认知学习法适用于你有大量的时间拿来学习专门的学科,它适合那些对现状比较满意的学习者,或者是暂时没有后顾之忧的学生,它不适合那些有着严重焦虑,而急于从所学知识当中获得解决方案的人。

总之,多了解一些学习方法,找个高效的学习方法,会让我们受益终生,在这方面多花一些时间最终也是比较划算的。但学习方法总是依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而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他不同时期的学习方法可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对这方面都有一些思考,我做出一些调整,可能会让我们的人生事半功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