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日记D1-越多看见自己,越少看见他人
5日上午结束了三个半小时的全英文考试,坐了几个小时车到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东西扔在地上也来不及收,赶紧下载测设线上课程软件,确认没问题了,抓了两块饼干嚼了,找了个大靠垫靠着,想着这三个小时就听听吧,太累了不想说话。
第二次在视频中见到Serena,一样微微上扬的嘴角,一样不疾不徐的语速。我的思绪在这样温柔的声音中一会飘远一会拉回,正念冥想的时候,我的眼睛很难受,几次抬手去揉,突然觉得很有意思,它们工作的时候我一直都没有注意到,现在休息了反倒感受很强烈。我以前觉得冥想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睡觉。之前也尝试过,体验就是没什么感觉,可能我太想看到它带来的改变,没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做了之后,就越发想得到些什么。Jessica说,通过练习可以让我们感受更敏锐。我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不那么敏锐,因为敏锐很累。不知道这次成长营结束之后,我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当Jessica开始介绍成长营的背景和意图的时候,我就断片了,真实演绎了什么叫“左耳进右耳出”。回顾笔记的时候,看到那些关键词,还是感觉很空——我不是说概括的不好,也许学完了之后,我就会理解这里的每个字,但是说实话,我听完了看完了,还是不太知道我能得到什么。说到这你要问了,那你来是为了得到什么?我的答案是,自我成长。是不是很讨打?你这明明也很空啊!这么解释吧,我来的时候,知道我一定会有收获,但是到底收获什么,我不太在意。所以大家在check in的时候说想提升沟通,提升聆听,提升关注等等,而我说我想成为优秀学员——你让我学啥我就学啥。
看见vs互相看见
我来这里的直接原因就是,体会到了“被看见”的感觉。我也想看到别人。
但是我昨天,更多的还是在看自己。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会一直看自己的头像。
就好像照了一张合影,大家凑过来,第一眼肯定是看自己:“哎呀我拍的真丑”“哪有,你看我才拍的好黑呢”。他不是真的觉得你好看,他只是更在意自己好不好看。
在check in的环节,我分心去做了点别的事情。
分析我的想法呢,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1、时间比较长,很难持续保持专注
2、听着就行了,不需要那么聚精会神
3、自己的事情更重要(够不够坦诚!)
4、自己的责任没那么大,比如需要记录或者反馈
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自己表现的很好:积极主动,掌握节奏,归纳总结。
在阐述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小贾陈述完之后我心里有点不舒服——怎么好像只突出了他一个人的贡献。
接下来子非鱼对李慧和璐璐的称赞让我的失落感更强了——我也想要被夸!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最后check out的时候说,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好胜心。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虽然我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但是并不满足。好像比起我是否优秀这件事,别人是否认为我优秀更重要。我一边在心里琢磨这件事,一边听大家的check out。直到小贾说:当时我提出了“同在感”但是没有得到大家的回应,心里有点失望。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两个是一样的!接着是李慧发言,我又一次听到她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别人:宝贵。她在简短的发言中提到了每一位伙伴。我一下子被触动了。我意识到了我刚刚心里不舒服的感觉,不是来自于小贾,而是来自于自己:我只看见了自己!
共修&共创
当我总是不自觉的看自己的头像的时候,当我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分心的时候,当我在一场合作中自鸣得意的时候,我越多地看见自己,就越少的看见他人。
我突然get了共修的含义:不是学到了一个叫“照镜子”的知识点,不是掌握一项察言观色的技能,不是完成哪些任务和作业,从我们坐在这里的那一刻起,无时无刻不是在共修。它就像呼吸一样存在,只是我们是否察觉。
而共创的原则,看上去好像是小组讨论出来的,我现在觉得这就是我们A班自带的氛围: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犹豫,遇到的问题,不安的情绪。平时的看见,我只看我想看见的,你只能看见我让你看见的。而这里的看见,带着我想了解你的温柔,带着我愿意告诉你的信任,带着我这样是可以的安心。
不论是Serena温柔而真诚的反馈,还是Jessica总是让人呼吸一窒的提问,包括小丫托着下巴认真的样子,都带来不同的、又莫名相同的力量。
这样的力量让我愿意尝试放下和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