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思维的困局
昨天的一篇文章讲到了延迟满足。我们一直认为人往往没有成功或者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不够努力,意志力不坚定,不够坚持,其实不是的。自己无法改变自己,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思维方向错了。
我们一直活在过去的思维里,被思维捆绑的结果是一直不能主动做出选择。
我常常会给自己贴上“太谨慎”、“内向”、“我做不到”的标签。总是过于沉溺在自己的想象中,用一些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为自己增加烦恼。或者,把威胁无限放大,想象未来的负面发展,想象可能发生的灾难性后果……让自己一直活在担惊受怕里面。
“如果我去问这个问题,别人会不会以为我很傻,嘲笑我?”,能想像吗,即使我工作了十几年了,工作上明明不是菜鸟了,还忍不住这样想。所以一直用固化的思维困住自己的行动,就会忽略自己可以做到的时刻。
另一种思维的困境是:盲目地要求自己努力、努力和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要求自己努力,反而越来越做不到,从而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那应该怎么做呢?这时要去分析自己的做事节奏,自己的特点和外在环境,根据实际去行动。
自己单打独斗也是不行的,一群人走得更远。在群体的力量和帮助下,一是会产生正面的反馈,通过与别人的互动和交流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哪里是自己的优势和资源。二群体的激励作用会让我们找到动力,不断地向前。有一段时间千字文小组处于休整状态,那一阵子我空闲时间很多,但是我没有要写文的动力,因为没有了监督和约束,就变得放松得太大了。
在《跳出头脑,融入生活》这本书中,作者提到思维就是这样,永远不会改变,思维是评估的、预测的、比较的、焦虑的“器官”。可价值不一样,价值使人遵循自己的道路,并衡量自己在这条道路上取得的进展。
比如在生活和工作的不同领域,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十种不同的领域有:在夫妻婚姻领域,在亲子关系领域、在友谊和社会关系领域、在事业和职业领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领域、在娱乐和休闲领域、在精神领域、在健康和身体领域。
在夫妻婚姻领域,我想建立合一亲密关系;在亲子关系领域,我想与孩子有和谐的关系,并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是这样想,在孩子做作业时,就不会让孩子自己做作业,而自己趟在一旁看手机,当孩子提出异议时,还义正言辞地说,“我现在不用学习了,你是学生,学习的人是你。“ 多么可怕,没有认真地进行价值选择和深入思考,就会陷入固有的思维里,停滞不前。
相反,如果想到的是我们是孩子的榜样,那我们也会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也不忘了学习,并同时给予孩子耐心的指导,是不是这时孩子也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和安全,他对亲密关系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