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奇迹的孩子
最近看李维榕老师的《家庭舞蹈系列1:从家庭系统看个人行为》,书中讲得很多道理,非常契合某些家庭情况。例如这段话: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子女所做的很多“坏行为”,其实是基于一种本能的孝道,其作用是保护父母度过危机重重的关系。例如担心父母会分离的孩子,常会逃学,甚至偷东西,往往做出很多不良行为,把父母气得团团转,下意识却是希望父母忙着处理自己的事,就不会有空吵闹。从家庭的角度看个人行为:一个坏孩子,可能是个最忠于家庭的孩子。
我马上联想到一个非常熟悉的家庭。
两口子有一个儿子,聪敏可爱,可是他却让夫妻俩头疼不已。
为什么?
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游戏迷,打游戏的水平无人能及。
据他爸爸说,儿子游戏水平已经进入全国前几名的水平了。他从小到大成天泡在游戏厅里不怎么回家,都是需要父母出动四处寻找。
有几次,因为打游戏入迷,不吃不喝晕倒在游戏厅。
他的父母为了让他戒掉游戏瘾,想尽了办法,操碎了心,可是没有一点成效。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学阶段,大学时他挂了好多课,几乎不能毕业,可是到大四时,他突然有一天幡然醒悟,跟他爸爸说,我不想玩游戏了,我准备读研究生,他爸爸也没有当回事。
男孩子说到做到,他卖掉游戏装备,埋头学习,不仅把所有拉下的学业补上,还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所有人当时一直惊奇于孩子的突然转变,不知道他父母寻到了什么灵丹妙药,把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转变过来了。
现在再一次回顾男孩子的转变,结合他的家庭情况,我有点恍然大悟。
原来男孩子打游戏的阶段,他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婚姻关系岌岌可危,主要是他妈妈不愿意离婚。
到了大学阶段,他妈妈终于放掉了攒在手中不肯松的那根绳,另外寻觅到了意中人,他爸爸也得以解脱,离婚以后的两家人反而像朋友一样来往。
正是在那个时候,男孩子可能觉得父母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战争,找到和平共处的方式,卸掉了他心中的包袱。他终于不用一直做那个劳神费力的“守护人”了,可以做自己的事业了。于是,他戒掉游戏,努力奋进,立即取得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成绩。
最可笑的是,不知情的人经常向他爸爸讨教,是如何帮助孩子戒掉游戏瘾的,他爸爸也是一头雾水。不过,他总是把孩子的转变当做一个奇迹告诉别人。
其实,奇迹不是孩子一个人创造的,是她父母帮他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