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我的地球往事

一点投资心得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22人  90cc0de69eb3

这篇文章主要分享我在股市上对于投资的一些感悟,所以,至于债基,货基,房产这些投资标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先说说我是怎么混入股市的。

那是一次在与朋友探讨阿里和腾讯的数据切入口(微信和支付宝)对于整个腾讯系和阿里系生态的重要影响时,朋友随口说了句——要是我能在十年前买哪怕只有5万块的腾讯股票,现在早财富自由了!

我心想有那么夸张么,于是便看了看从腾讯2004年在香港上市到现在的股价变化。然后,我也哀嚎了一句——要是老子在十年钱买哪怕5万块的腾讯股票,现在早TM财富自由了!

腾讯股价月K线图

如果你在06年的时候入手5万元的腾讯股票,那么今年你大概会有2000万的资产,足足涨了400倍,这可比投资房产还要“丧心病狂”。

于是,本着自己十年后能跻身小资(如果拿上海来说的话,上千万的资产能被称为小资)的行列,便决定遁入股市,希望能修炼成仙。

至于在股市混迹的过程中干过的蠢事,我会在以后当段子拿来讲,这里就略过(虐过),接下来主要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心得。

但我还是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供你参考,我也不是什么大师,纯属交流,投资说到底不是讲的算法,而是一门艺术。所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是艺术,那也不分高低,你如果觉得里面有些经验对你有点用处,那我很开心,如果觉得全是胡言乱语,那我也很开心——开不开心我说了算,跟你其实没啥关系。

首先来讲讲投资环境

如果以投资作为出发点的话,那么,不要买A股!不要买A股!不要买A

股,不要买A股!一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说了四遍,可见这句话很重要。

纵观国内的金融市场,也不过才二十多年,而欧美的金融市场其实已经发展了两三百年了,所以相比而言,我们的许多金融制度是很不完善的。而且,整个市场的金融基础,也就是人们的金融知识是比较薄弱的。

给你举个例子。在9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中国高校里基本上没有金融系,更没有微观方向的金融学习。那时的证券行业就是仓促上马,从基层的银行员工里面借调一些人员,还有就是招募了很多完全没有专业知识的人进入。

证券投资行业有位传奇人物叫阚治东,他就回忆说道,“当时我们就连涨跌停的幅度都是随意定的,关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定价都完全没有听说过。”你看,专业的金融市场从业人员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个时候的股民了——简直就是反智,其反智程度奇葩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个股期权[1](那时叫权证)的价格居然会高于股票本身的价格;股票下跌,「看涨期权」反而暴涨;更诡异的是,期权到了到期日,价格本应该清零的,结果是其价格依然一路飙升。

所以你经常能听到A股市场上存在什么“妖股”,“仙股”一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市场混乱,完全没什么逻辑可言。

再比如,最近很火的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2],又称中国存托凭证。它其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CDR,由于国内的资本管制问题,跨境资金流动是被限制的,于是,CDR和基础股票之间是不可以互相转换的。换句话说,CDR和相应股票间是脱钩的,你买的就是“空头支票”,只不过有机构背书而已。

在制度方面,A股市场没有好的退市机制。没有退市机制,一个空壳也能值钱,使得作假、违规,甚至犯罪的几率大大增加。从中国股市开市以来,退市的公司寥寥无几,也就象征性的十几家。反观美国,其从2000年至今,退市的公司数量和上市的基本平衡,大概4000家左右,也就是说市场可以只保留资质好的公司。此外,像赵薇夫妇那样的行为,在美国是要坐牢的,根本不是罚几十万就能解决得的事。

其次,中国股票市场是允许上市公司抵押股票借钱的。啥意思?比如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手里持有大量公司的股票,然后你拿着这个股票可以去银行借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公司经营的好坏已经与创始人没什么关系了,即使股价跌到零,对他而言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甚至有人直接拿钱跑路的。

还有,一家控股公司可以有许多上市子公司,这导致其各个公司之间关联交易频繁,利益错综复杂,严重点可能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反观英美两国,一家公司是不能把自己的某个部门单独上市的,比如Google、苹果、GE等公司做得再大,也只能有一个上市公司。如果子公司或某个部门要单独上市,在股权上必须做彻底的分割,原来的股东只能选择控股其中一家公司。

类似于上述制度上的缺陷还有很多,因此,在我的三观里,A 股是万万碰不得的,我的投资基本上都在美股和港股市场。如果说非要找一个进入A股的理由,那我建议你用买彩票的心态进入,中了是运气,没中很正常。比如我在投资的角度不碰A 股,但在中奖的角度,就投了几万块钱在里面,权当碰运气了,连股票的基本面我都没怎么看的。

关于投资资金的问题

其实钱多钱少无所谓,重要的是这个资金是不是你自己的,且,这笔投资资金占你整个资产的比例是不是健康的。何谓「健康」——假设你每年把自己收入的10%丢掉,然后看看这是否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如果不影响,这笔投资款就是健康的。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薪酬都比较低,甚至有些还在上学,所以在抛开日常的必要开支和储蓄后,能拿出来的钱确实显得比较少。但这真的不重要,我们太在意钱的绝对值了,而忽略了其相对值的价值。

例如有人觉得自己只有2000元的投资金额,然后看到一些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正常来说一般是4%—5%),掐指算了一下——卧槽!一年才100块钱的收益,如果再算上通胀率的话,一顿饭钱都不够!

其实这种想法就是太在意绝对值,太在意自己的起点高低了。你可能会想,要是我有1000万就怎么怎么样,这就好比你在意淫:要是我学习成绩好的话,就不用这么努力了。但其实你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没搞清楚因果关系。不是你学习好才可以不用努力,而是你努力了才有可能学习好,不是吗?你的因果完全颠倒了!

但我们不妨转换一下思维,用相对的逻辑去想问题。比如有两笔投资金额,一个是1万元,一个是1000万元。前者一年收益2000块,后者一年收益100万,你会选哪个?我会选第一个,因为它的收益率是20%,而后者的收益率只有10%。你看,这就是相对思维,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只关注在投资标的的成长上,,而不是患得患失。用1000块能获得20%收益的人,和用1000万能获得5%收益的人,显然前者的水平更高。而且,有一个理论叫做复利效应,只要每天进步1%,根据其理论的计算公式(1+r)^n(r是增长率,n是期数),哪怕你是个臭皮匠,那么一年后你大概等于38个最初的自己,相当于差不多10个诸葛亮的水平。

关于资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资金使用的时间限制。我本人是一个价值投资派,也就是注重长远的利益。你想想我都把自己的「小资」愿望放在10年以上的尺度上看了,所以关注的角度肯定是一个公司的长期成长,而非三天两头的短线操作。况且,根据对「市场不完全有效理论」[3]的理解,即使是在美股市场,我也觉得短线操作跟赌博没什么区别,还浪费自己的时间。

所以,对于资金使用的时间限制上,我一般给投资资金判个无期徒刑。这也是我从来不玩杠杆的原因,因为没有什么杠杆可以让我无期限的把钱扔在一个地方。

价值投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不用像其他某部分人一样每天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上,既消耗自己的时间,又影响自己的心情。反之,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成长上——进步赚钱两不误,美滋滋!

关于投资的心态

你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我投资的股票赔了怎么办?就算放在十年的尺度上,到那时如果赔了的话,岂不是更痛苦?

我觉得,如果你是这么想问题的话,最好就不要干投资了。我在投资资金的问题上也强调过,一定要拿你「健康」的钱,这笔钱对你来说,如果没了,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我所有投资的钱(指风险较大的标的,不包括国债,货基等风险较小的金融产品)都把它当作已经丢了,从我把这些钱判无期徒刑其实你就能看出来。注意,这种心态真的很重要,很重要,重要。

“很想要却得不到”和“能得到但也可以不要”这两种心态带来的后果,你可以好好揣摩一下。

当然,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所以如果你投资金额不健康,数额巨大,甚至是负的(借钱),那么你想要有丢钱的心态也很难。这种情况下,你通常每天的心情是不淡定的,人一旦不淡定,就会情绪化,继而面对事物容易冲动,然后干出一些持续作死的事。

所以,心态其实和资金比例有很大的关系。管理好自己的投资金额,也就能很容易管理好自己的投资心态。

关于选股票具体方法

上面的内容我大多分享的是一些框架层面上的东西,至于具体的做法,比如如何选择一只股票,这就算是技术层面上的事了。至此,我再次强调,投资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操作指南,特别是越细化的东西其容错率越低,而我接下来要讲的选股方法就被归于此列。你一定不要觉得有了这个就能选到像腾讯那样的股票了。

还有,如果你对股票市场没什么兴趣,那么下面的内容就没有看的必要了。因为涉及一定的金融知识,你可能会看得很难受。

其实我在选股的时候,就看4个指标——市盈率,增长率,估值,贝塔系数。

市盈率指一个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除以利润。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你的回本时间。市盈率越低,表示回本时间越短。第二是市场对于该股票的看好程度,市盈率越高,表示市场对股票越看好,但往往市场会看错。所以,我会选择市盈率较低的股票。

增长率指上市公司每年的发展程度。我一般会选取公司以往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作为参考标准。刚才说到,市盈率高是市场对于股票有很大的期望,但这个期望是不确定的,增长率则可以作为期望准确与否的参考。

你可以用市盈率除以增长率——被誉为华尔街传奇小子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秘密武器,这种方法也被称作PEG。

比如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50,今后五年预计的成长率是50%,那么PEG就等于1。在林奇的眼里,那些PEG值大于1的公司,他看都不看,直接pass掉。PEG大于1意味着市场对一个股票的看好程度大于其股票自身的成长速度,即说明这只股票的价值有可能被高估了。

估值是对一个公司现在以及未来价值的估算,也就是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这个值你可以参考专业机构给出的分析,也可以自己算[4]。我一般自己算,这倒不是我有多么牛逼,只是估值是一个很主观的计算,你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而且我说过,投资是门艺术,不是算法,算法给出的值只是让自己心中有把尺子,好作为参考标准而已。如果估算出来的公司市值超过其现在的实际市值,则可以买入,反之卖出。

一支股票的贝塔值是指其与整个市场波动的关联程度。比如股票的贝塔值是1.5,当市场(大盘)波动20%时,这只股票也相应的波动1.5×20%=30%。

好了,如果一个贝塔等于1.5的资产,那么相应的它就应该获得比市场高1.5倍的议价。因此,当这个资产的市场价格高于1.5倍,就被称为过高估值,应该卖出,反之买入。这个方法就是著名的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总结一下,PEG≤1,估值>现值,市场价格<贝塔系数核算价格,这三种情况发生,可以买入,反之卖出。如果只出现其中一两种情况,我只能说靠对公司具体业务,行业趋势,甚至是全球趋势的综合判断给出结论。你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懵逼,所以我说投资是门艺术,没有什么正确操作指南的。

对于“投资是门艺术”这件事,我还是尝试性的看能不能说得清楚。

比如我买入的美股市场上有一支股票,Lumentum.(LITE)。这家公司是苹果的重要应用,即面部识别背后的技术供应商。面部识别这个功能的背后,其实是激光点投影技术来支持的,有点类似于激光雷达,就是它能够通过把一些激光点直接投射到想要被识别的物体身上,然后把真实物体直接做成3D的虚拟形象。在iPhoneX的发布会上,你可以看到了这个功能的展示。

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或者说核心发展方向就是这项技术,而且既然作为苹果的供应商,证明公司在激光点投影技术上是全球领先的,是头部企业。于是,我就只考虑这项技术的发展前进是不是有前途就可以了。

仔细想想看,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是利用激光点投影来进行对现实世界的扫描。继而,可以推导出其未来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对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的技术支持,而AR和MR不光能在游戏行业得到很好的应用,还可以在医疗,教育等行业获得不错的发展。

不仅如此,现在无人驾驶汽车的趋势已经是板上订钉了,预计到2020年就能实现五级自动驾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那么,既然要完成无人驾驶,就需要汽车长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就是激光点投影,它通过把扫描后的数据实时传入汽车的处理系统,经过GPU的计算后达到调整汽车整体状态的作用。

因此,类似LITE这种企业的业务,它的商业应用方向是十分广泛的,就像现代社会离不开电一样,属于基础设施服务。而且LITE又是作为这种基础设施服务的领军人物,其未来的成长自然不可限量。

在这一通分析以后,关于前面所说的那几个指标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其实有时候你就算把那些财务指标分析得很透彻,股票一样会跌。

给你打个比方。有一艘豪华游轮,像PEG,CAPM这些分析方法好比是能让你从经济舱转到商务舱,但如果这艘游轮是泰坦尼克号,你别说是商务舱了,就算是豪华至尊八星八钻皇室VIP专用舱,到最后也是得凉凉的。可如果你把趋势抓对了,即使是坐经济舱,那也是中国的高铁呀!

我相信这么说你应该对“投资是门艺术”这句话有所理解了吧。

以上就是我遁入股市后的一些心得,这篇文章既分享给你,也写给我自己,算是对我开始投资至今的一次总结吧。我知道,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坑要填,很多的坎要跨——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接下来无穷无尽的苟且!

自勉!

注释

[1]个股期权指在某个约定的期限内,获得以一个约定的价格「买入股票」和「卖出股票」的权利,当超过约定期限,则权利作废。个股期权的价格是建立在对应股票的价格之上的。

例:一只股票今日价格是10元,你判定10天后这只股票会涨到20元,于是你提前买了一份期权合约,这分合约上规定,你可以在之后的10天时间里以15元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如果这支股票真的涨到了20块,那么你当然要执行你之前期权合约上的权利,以15元买入,这时每股你就净赚了5元。如果这支股票最后的实际价格没有超过15元,你可以放弃行使合约上的权利(事实上你必然会放弃,实际价格不到15元,你却行权花15元去买,脑子进水了?)。如果超过合约期限,权利作废,你买期权合约花的钱也就打水漂了。

[2]CDR,是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的简称,又叫中国存托凭证。其中存托凭证,也就是DR,是一种代表投资者异地市场交易的基础资产的所有权的可流通凭证。

例:唐朝的时候荔枝只有岭南有,长安的人除了杨贵妃,谁也吃不上。但是,一朝被贵妃“临幸”以后,荔枝的“身价”就倍增。所以岭南的人就开始炒作荔枝的价格。长安东市、西市的商人听说了以后特别眼热,虽然是贡品,吃不到,买不着,但是咱们也能不能沾点光,加入“炒作军团”呢?

商人们这时候就想了个办法,在长安发行了一个荔枝票,荔枝票的价格可以随着荔枝的价格变动,这样一来,长安的商人也可以从荔枝价格的变动中牟利了。

在这里,岭南的荔枝就相当于异地交易的基础资产,长安的荔枝票就是这个基础资产的可流通凭证。所以荔枝票是一个长安发行的,用来交易岭南荔枝的可流通凭证,也就是存托凭证。

如果咱们要给它取一个英语名字,大概是“Changan Depository Receipt”,也可以简称“CDR”。

出自《得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第120讲

[3]这个原理是1980年罗格斯曼(Grossman)和斯蒂格利茨(Stilitz)两个人共同提出来的。其指出,市场其实就是从无效慢慢趋近有效的过程。

你想想看,当你接受到一个新的信息时,你会根据这个信息作出符号自己利益的决策,如果你就是市场,那么此时此刻市场是有效的。假设你的朋友和你,你们两个人才是市场,当你收到信息可你的朋友没有收到相同信息时,他作出的决策就会有偏差,这时市场就不那么有效。但是,信息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传播开来,你的朋友一定会知道这条新消息,那么他就会改变决策,市场最终将变得有效。这有点像把蜂蜜倒进蜜罐,蜂蜜不会立即化开,它会延时到达蜜罐的每个角落。

[4]即现金流贴现法,指一个企业未来能带来自由现金流的总和。你可以把自由现金流理解为一个公司未来可以替股东净赚到的钱。既然是未来的钱,由于考虑到不确定性,所以不能把明天可能赚到的100元简单的挪到今天来,需要一个折扣,这个折扣被称作贴现率。

估值具体算法:以巴菲特怎么算估值为例(例子出自《得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第117讲》)。

1988年底的时候,可口可乐的总市值是163亿美金,当时巴菲特研究这个企业已经很久了。他认为,可口可乐有品牌优势,又有很强的管理层,所以它会持续地创造充沛的现金流。

巴菲特的投资期限是很长的,以10年计算。所以这个时候,他要对可口可乐10年以后的市值做一个估算。

1.确定增长率

好,他怎么估算的呢?首先,他确定可口可乐公司的增长率,这个增长率要确定两个增长率,一个是未来10年的增长率,一个是10年之后的增长率。

首先他预估,在下一个10年,可口可乐会保持15%左右的增长,这个15%左右的增长可不是空穴来风给编排出来的,而是在之前的7年,可口可乐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率,所以巴菲特给出了15%这么一个相对保守的估测。至于10年以后的增长率,巴菲特认为,15%这样的增长率不可能持续,所以给了一个5%的永续增长率,也就是他认为可口可乐在未来会永远以5%的速度持续增长下去。好,这是确定了增长率。

2.确定贴现率

确定增长率以后,巴菲特还要确定“贴现率”。巴菲特给出的贴现率是当时美国的长期国债利率,也就是9%。

好,确定了增长率、贴现率,以后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首先巴菲特用1988年可口可乐的自由现金流为起点,按照15%的增长率,算出未来10年,每一年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再用9%的贴现率,算出这些钱折回今天的价格。接着按照5%的增长率用一个永续现金流的公式就可以算出可口可乐在第11年以后的所有的现金流。

那这个值算出来是多少呢?巴菲特算的是484亿美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