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12月月度营(内部伙伴)想法中华文学

我的探亲路,孩子的求学路,我们一直行走在希望的路上

2023-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月娥子

今天8点25分到了单位,今天的速度可以的了,我早上6点40出发,105公里的路程走低速用时1小时45分钟,应该是我有史以来最省时间的一次了,提前35分钟到达单位,有效地后休息进入上班状态,心里高兴而知足。

自从孩子转学后,这种行驶在两地生活已过了一年多了,晚上赶夜路,早上起大早,无论刮风下雨走在黑漆漆的车灯闪耀的路上,专注地瞅着前边的车,对向的车,未知的路况,只希望安全,准时到达。

我深知这种行驶在路上的感觉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到达时欢喜而满足,每次到时先给孩子洗穿了一周的校服,让孩子洗澡,检查孩子作业,我也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会给孩子加点餐,孩子在情愿不情愿间都会听我的安排,就如孩子所说“我学习使我妈快乐”。

离别时担心和纠结,每当走时,都会在大脑中过一遍,什么没有准备好,什么没有安排妥当,想着把这么小的孩子放下独自面对未来的一周,眼睛也会湿湿的,总是在不舍中离去。

我也曾因为这样的两地生活,感觉自己的心定不下来,感觉一直行走在路上,感觉生活的许多方面被惊忧。每日里除了完成必须的事情,其它的个人的追求,个人的提升等等的都放在了一边,曾经也认为自己很累很疲惫,没有心力去干别的事情。

偶然间看到一个文友写的她的两地生活触动很大。这位文友是位高三孩子的妈妈,为了孩子每日奔波在两地之间,每天下班后她会先把汽车开到一个高铁站的附近,然后坐高铁回家,晚上到家时孩子还没有下晚自习,她会给孩子准备点夜宵,孩子回家后会写作业,会洗漱,她看着孩子入睡。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给孩子做好早点,孩子还没有起床,她又赶着去高铁站坐高铁到达停车的地方,又开着去上班。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她感到是快乐的,因为她可以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最起码能够晚上陪陪孩子。

和这位文友比起来,我比她好了很多,不用每日奔波在路上,我慢慢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转入正常的轨道,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做无畏的时间消磨,能看孩子时就去看孩子,不能看孩子的日子就做自己的事情,尽量让日子过得有意义。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为了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把孩子转到另外一个地方没有错,要为这个决定承担很多很多后续的事情,想想这件事是值得的,心情开朗了,人也舒展了很多,可喜的是孩子的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继续行驶在路上的感觉是值得的。

现在的我会在适当的时间时开车去看孩子,有事情时,我会直接开车回家,我不再把这种疲累当成一种负担,每天开车也似乎是一种快乐,每次能缩短几分钟,提前几分钟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进步,这样我下次就可以晚出发几分钟,时间就这样被我挤出来了。

就如今天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用时少,我把这当成一种乐趣,也算是我驾车技术的提升,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也是我两地生活的充实与见证。

也许很快我会喜欢上这种行驶在路上的感觉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