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大家谈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谈写作

写不出大号的文风是因为没天赋?不,是因为这5处雷区

2019-08-15  本文已影响385人  汤小小

当我们看大号文章时,只觉如行云流水,款款道来,一不小心就看完了,还觉得很有道理。

可是自己拼命磕磕巴巴地拼凑文字,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依旧拿不出手。

眼看着一天一周又一月,时间飞逝,拒稿大片,甚至连可以发出去被拒的稿子都没有写出来。

怎么办!看来我真的没有天赋!

不,不是的。

天赋只是加分项,它从来都不会是什么决定性的因素,每个非偶然现象背后必然有可以解释的客观原因,只要去掉病因,问题自然会痊愈。

或许,我们只是在未发觉时进入了雷区。

01

仓促落笔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初入写作,全职的不多。大家都有本职工作,或许还是宝妈,学习写作和搜集素材可以说是忙中偷闲,全靠挤和凑。

我也不例外,甚至还总结了公式:

满满的碎片化时间+久久没有回应的邮箱=狂躁。

匆匆写下的文章被拒后回头看,要么空洞而短,要么长而啰嗦,像是个孩子在不知所措地哭喊:“你快来看看我呀,我真的很努力了。”

可成人的世界忙碌不堪,哪有时间去烦乱的字里行间安慰新手的不安?

但如此焦躁的落笔,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急于求成,可别忘了写作本身是与读者的交流。

落笔时应当大方,使读者觉得被理解;落笔时应当平和,安抚读者浮躁了一天的忙碌;落笔时应当温暖而细腻,给读者独自打拼的痛苦裹上一层柔软的创可贴。

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重视读者、重视敲下的每一句文章、重视写作这件小事。

02

“你我她他”,用错人称产生距离感

“你”全篇最好不超过6次,说一说“他她”的事情,多用一用“我们”,“我”最多100字出现一次,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为什么呢?

用“你”固然可以加强代入感,同时也是一把双面刃。

请问,当被带入一个不好的角色时,会觉得愉悦吗?当感受到穿透文章的指责迎面而来,而自己本身并没有犯错时,会不会觉得委屈?

或许大手们可以恰到好处地做到“警醒”,但新手着实不好拿捏分寸。

因此,意见鲜明的文章中少用“你”,减少读者被针锋相对的错觉。

用一用“他她(们)”,就当是作者与读者在谈论一件身外之事,是不是就显得平和很多?

多用“我们”,就好像在说:嘿,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同一个堡垒的战友呀,自己人!

我们也更愿意接受自己人的想法,尤其是当对方的话语真的很合心意,就越发惺惺相惜起来。

“我”也要少用。

文章中频繁地用到“我”,很制造自说自话的感觉。

读者在看完开头后,判断出这篇文章只是作者在自嗨,说不定直接退出。

03

有准备的文章才有底气

高中时拜读过丹·布朗所有著作,深深着迷于书中庞大而完善的世界设定。

其中宗教、密码、符文、博物馆、地域建筑等等知识,全部有据可考,精确到读者甚至可以来一场实地情景重现,小说也因此越发真实。

他在自己的创作谈中说:我的每一页小说,如果我要给它加注,可以加九页注释。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恢弘的作品背后是作者几十倍的写作准备在支撑。

好的文章,靠一个人的头脑风暴是远远不够的。

上等的文章有指点江山的从容,因为它的作者在落笔前,已经看过江山的全貌,甚至了解了苍穹与极渊,做足了功课。

如此下笔,底气十足,气场全开,也才是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身为储备不足的新手,决定要写作,却连资料都不愿意寻找,只愿意搜肠刮肚自己那些仅有的见解,怎么敢开口谈上稿。

04

真想做还是假热爱

中央一套青年演讲节目《开讲啦》,在五四这一天邀请的嘉宾是那么的不同。

她大学本科读的是气象学,在华为工作3年一路晋升为高级副总裁,辞职考了地球科学的硕博连读。

然而,她此时的身份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实习舰长。她的名字叫韦慧晓。

34岁那年博士即将毕业,了解到这正是博士入伍的年龄上限,从小向往戎装的韦慧晓在身边人难以置信的眼光中毅然自荐入伍。

明明是与军校完全不相干的专业,34年来做的事情都没有和军营半点关系,但她搜集的可以证明自己适合当军人的材料,居然达到了200多页。

真的想做某件事,我们的心一定会督促着去做些什么,就像舰长说的:“马不扬鞭自奋蹄”。

“没时间”“写不出来”,但凡可以阻碍写作的,都只是不够想做的内心。

05

建了用不上的素材库,是占内存的垃圾文件

有朋友也提到每天都有输出,还是写不好文章怎么办?那他建立素材库的方式一定有问题。

我们建库的目的是什么?是需要时马上能用,而不是平白占内存。

注意:不要把热点故事素材和金句分开建立。

当我们看到一篇新闻热点,觉得可以作为素材,就马上用自己的话把事件描述下来,字数为250-350个字,一定只要重点,不需要无关细节。

同时敲下自己的看法,打不出来可以用讯飞语记输入,200-300字说出来很快的。

在这个故事+评论的素材开头,写三到五个关键词,并且金句加到评论中,没有合适的素材就临时去找素材,保证素材库中都是成套现成可用的素材。

也就是说,同类型的关键词出现4-5个,一篇文章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所有事情都有它必然的症结,找出来,解决掉,就一定可以进步。

我们需要意识到:归责于不可控之力时,是大脑想要偷懒了。

犯懒无妨,谁都有累的时候,但请好好睡一觉吧,醒来后一起继续加油!

我是青衣,今日与你同行。

作者简介:青衣,一枚即将毕业的00前医学生,最想要的是一组美美的毕业照,还有一只猫。

私聊回复“投稿资源”,会免费送你价值万元的投稿资源以及写作课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