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论物质数理科学

基础数学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知学半

在微信群的讨论中,李达科老师说:“自然整数0与1蕴藏于物质本身。”(见文末截图)

但是我不明白(不认识)李达科老师说的0与1是怎样蕴藏于物质本身的,以及0与1是怎样出现的。

再就是不明白0与1蕴藏于什么样的物质本身,即不明白“自然”整数0与1用来定量刻画什么状态的物质。

据我所知,还有一种以“非自然”状态存在的物质,即王充《论衡•遣告》曰:“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遣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庄子•田子方》:“无为而才自然矣。”

《淮南子•诠言训》:“夫无为,‘则’得于一也。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即量子及其整数规则刻画之物质宇宙也]

无为(自然也)之说,即《庄子•天道》所谓“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以至于无为(自然)而终、终则有始(非自然)或无为而无不为(即有为)。这是用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求解宇宙内部的各种运动(相对性运动)的学说,此说之演绎推导(证明)确立了整个宇宙的自然数系统,亦即整个宇宙物质量子化过程之终的浑沌无序“大一统”量子数。从而颠覆了现代数学中皮亚诺公理定义的自然数系统。并可导出刻画量子无穷凝聚形式之宇宙的数——非自然数系统(可积系统),从而导出刻画量子凝聚至极之宇宙的内积正方形面积单位数1。

    ↓

https://www.jianshu.com/p/2f55970e7e94

我们一般都在小学就学过,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自然整数)。

0通常用来表示没有或不存在,或者0用来作为一个量的起始点(即作为一个向量或矢量的起始点)。

“量”是几何学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建立要依赖于几何学图形。(几何学图形简称“形”。)

譬如,我们取用一段蓍草茎的抽象——线段(图A)为个别的实物:

实物的形及其定量

再为图A配以数1(即形数结合),则得标量态的图B,以开始定量(数值定量)表示图A中刻画的1个实物(一段蓍草茎)。

接着,把标量态的图B,等量变换成向量态(矢量态)的图C,是可能的。

在图C中,0是刻画线之界的数,其首先是作为矢量(向量)的起点(界)而出现的,而1也变换成为矢量的终点(界)。

关于“界”,《几何原本》卷一之首:“点为线之界,线为面之界,面为体之界,体不可为界。”又:“界之间为形。”界意义的数(称为“界数”)0与1也是依赖于形而存在的。形是数之根。《庄子·秋水》曰:“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即没有界]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上述的图A、图B、图C刻画的物质实践的直接经验,是可以重复而有效的。

换言之,我们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和确认刻画在几何学图形的0、1的意义或定义。

有关研究发现,我们可以用图B,即用图1-a1(一尺)定量刻画整个宇宙,以深入探索和求解整个宇宙内部的各种运动——相对性运动(图1-a6,......),及其运动的数学科学的形式规律表现。

一般说来,

最初的一些定义,要用做出定义之前就存在的个别的简单事物来说明。即要观察现实存在的简单的个别实物(物质)对象的各种简单的状态,求得直接经验的简单的感性认识。毛泽东《实践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说:“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使之确立起来。”

【基础数学】

[1]自然数是怎样存在的?(形是数之根)

[2]量子凝聚算法:几何整数迭代(1+1=1)

基础数学革命或早或迟,是不可避免的。

微信群中讨论的截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