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专注(21.1.4)
新的一年开启,让自己保持足够专注依然是最重要的命题,也希望从断舍离开始。如何在当前外界和物质等巨大诱惑下,如何更好的审视自我的学问。当谈到降低欲望和去我,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其本身正是断舍离所蕴涵的生活哲学的一部分。
首先简单回顾下断舍离的核心要点: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入的原则)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出的原则)
离:脱离多物品的执念 (使用的原则)
一、断(入口原则)
断除任何一闪而过的购买欲望,很多时候一个物品的购买你自己过了几个月后已经意识到无购买意义。
购买任何一个物品都必须要考虑该物品的单次使用成本,有些物品本身不贵但是使用频度低而导致单次使用成本很高。比如前几年购买的一个野外烧烤套装,从购买到现在一共只使用了一次,远远不如出去租赁来得方便。
所以购买任何一个物品的时候都需要考虑我们使用频度有多大,我们对物品的兴趣是否会一直保持,如果无法确定和评估那就延期购买。
任何一个物品的购入本身也增加了空间消耗,而空间消耗本身也是成本。
二、舍(出口原则)
即使将你现在的物品舍弃掉一半,可能也不会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任何影响。我们都可以仔细想想,实际我们每天接触和使用的物品就那么多而已。
当你真分不清哪些物品重要的时候,或许出一个长差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方法,如果出1个月的差,你发现在酒店和客户间的生活中出现了及其让你生活不习惯的内容和想使用的物品,那么这个物品往往是你必须的物品。但是奇怪的是我发现,即使我出差一个月,我发现没有家里的诸多物品,对我本身的工作生活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舍不得扔还可以送人,舍不得送人还可以在网上转让,关键是要确定舍弃。
对于舍,给出一个比较可行的1-3-5年法则,而实际我们留置在家的只有1年和3年两个inbox。即我们在整理和收纳的时候判断规则是,如果1个物品5年没有使用那就考虑舍弃,3-5年间的放置到3年的inbox中,对于1年没使用的放置到1年的inbox中。每半年我们可以将该动作做一遍,你会发现又舍弃了不少东西,也可能将1年inbox里面的事物又拿了回来。两个inbox正好就是物品随时间的缓冲箱,以降低我们错误决策的概率。
断和舍刚好是在入和出的两端,通过断来控制入的事物,而通过舍来加快物品的流出。
而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哲学却是相反的,即由于无法断导致大量的流入,同时又舍不得丢弃导致服务流出。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一是挂不住自己的嘴胡吃海吃,同时又不通过运动消耗能量,最终就变成了一个大胖子,而这种胖正好是臃肿下的虚胖毫无价值。而我们需要做的正好是舍弃糟粕,吸收和保留精华。
少舍少得,多舍多得,不舍不得。懂得了舍和得的道理,就懂得了基础的生活哲学。
三、离(使用原则)
当一个事物我们确实需要并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无法舍的时候,我们更多需要考虑的就是离。离的本质就是降低对物品的使用欲望和执念。就如当我们变成一个手机控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早点摆脱对手机的依赖症。
不懂得离的道理往往就容易对诸多事物成瘾,而忽视了其它重要的事情。赌博,游戏,手机都是可能导致你成瘾的事物,一旦成瘾往往就难以自拔。我看到了太多走路玩手机乃至出现交通事故的人,那么离的第一步往往可以从这些小地方做起。
当你的兴趣越少,圈子越小的时候,你越容易陷入对某一个事物的依赖。
对于任何物品的使用其目的都是丰富我们生活,提升我们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当我们对一个物品的执念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及时的修正和远离。离实际上告诉我们的就是不要被事物所控制和玩物丧志,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控制事物。
拓展兴趣和不自我封闭即是做到离的一个要点。我们能放下手机安静专注的读1小时书吗?或者说我们能从宅在屋子里面走出去,去打场球或跑跑步吗?
能静下来听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吗?我们所有的执念是否都是受到外在的影响,或贪慕虚荣或攀比炫耀,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肯定自我,又如何能得到他人的认可?所有烦恼其根源都在自我内心无休止的欲望。而要做到离那就得从降低欲望和推迟自我满足感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