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手记

【无戒学堂·日更7】有些事实,你不相信它就不存在

2021-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海客曰

1

一对焦急的夫妻找到我,说他们的孩子被公安机关抓走了,罪名是盗窃。

他们说:他被他那些狐朋狗友陷害了,我们一直不让他给那些坏孩子一起玩,他就是不听,你看看,这不,被坏人陷害了吧。

他们差点给我跪下,要求我救救他们的孩子,他孩子就是被冤枉的,让我好好给公安说说,他们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对这一点他们完全可以担保。

我办理了委托手续,顺利见到了两夫妇的儿子,也就是盗窃案件的嫌疑人,嫌疑人对偷汽车的事情基本没有异议,只是对这次谁是主犯有异议,他认为他分到的钱不是最多的,他应该不算做主犯。

后来我见了那对父母,告诉他们事实经过。他们对此坚决不相信,问我:刘律师,会不会别人强迫他这么说的?是不是他为了义气替别人顶缸?

后来经过侦查、审查起诉、法院审理等阶段,这个小伙子一审被判有罪,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了组织领导作用,系主犯,从重处罚,有期徒刑。

这小伙子的父母去参加了开庭,听了庭审结束之后,瞅着我很无奈很悲伤地摇了摇头,没再给我争辩他儿子是不是被陷害的事。我读出了他们眼神中的无法相信。

我感觉,即使在法庭上听他们儿子叙述了一番,包括细节,这对夫妇仍然无法相信这些事情是他们纯洁无瑕的儿子做出来的,一定是有人骗了他,有人陷害了他。

2

一个老板找到我,说他借了一个人的2000万元,还了1000万元,用财产抵了500万元。还的钱是通过银行汇的款,用财产抵账的,对方收到财产没有写收条。后来因为借款人没有偿还剩余的借款,出借人起诉到法院,要求还款1000万元。

在借款人给我说案情的时候,非常生气,说:我抵债的500万元,他不承认了,这人怎么这么坏呢?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差劲的人?

我问借款人,对方到底有什么理由,抵了这么多钱都不认账了?借款人说:他什么理由都没有,就是人差劲。听借款人这么说,我也无话可说了。

律师去开庭回来,结合庭审中对方的答辩,我依稀听出了端倪:

这笔借款借款人与出借人签了合同,利率按照年利率24%,期限三个月,三个月到期,借款人仅偿还了全部的利息,外加500万本金,剩下的钱,借款人主张超出还款期限,不能按照约定的利率了,应该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出借人对此坚决不予认可,要求必须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

并且,对方律师说,在出借人要求还款时,借款人提出没有钱还,要以物抵债1000万元,出借人看过抵债的物,觉得最多值是300万元,且变现困难。所以出借人一直没有同意。

听了这些,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大致应该是这个样子:

出借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拿回全部的借款,超期之后利率要降到同期银行利率,即使打官司,也就是这个结果,所以出借人心有不甘。

况且,借款人不但不偿还余下的本金,还要以物抵债,这以物抵债吧,出借人先是不同意,后来又觉得最多值300万元,最后抵了500万。在没有出具接收物品手续的情况下,出借人为了弥补自己认为的损失,于是不承认有过以物抵债之事。

而借款人在向我说这些事的时候,有意无意地省略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被对方不认可的主张。其实呢,他不知道,他不把所有的事实说出来,这个案件的整个逻辑是不合常理的。

这白白增加了律师揣摩案情、探究双方真实意思的难度,延长了透彻了解案情的时间,也让律师没有办法针对全部的事实,设计适当的法律服务方案。

他不说出全部的事实,觉得是为了防止对自己不利,但是正是因为他的不配合,让律师没法快速掌握事情的全貌,反倒不利于去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后来我想,也不见得是出借人故意隐瞒,也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不愿意提及。同时也可能就存在这种可能:他的潜意识把这事屏蔽掉了。

3

有些事情,人们只是不愿意相信它是真的,虽然他已经知道了它应该是真的。有时候,人需要生活在自己用意愿编织的梦里面。在梦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如自己的想象,就如那对夫妇一样,就算从儿子嘴里听说了所有的盗窃细节,他们听的只是别人的故事而已,似乎都与他儿子无关。

我想起有很多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这件事的态度,很多人至死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有人开始的时候会给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考上了大学的,只不过是被别人顶替了而已。这样的说辞,开始他说的还有些不够确切,说着说着后来就言之凿凿了。过了N年,这事就板上钉钉了。

还有那个借钱的老板,他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任谁说是假的,他也不会听。因为他相信的不是别的,他相信的是自己的感觉,相信的是自己的信念:那样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做的出来?一定是对方坏,一定是对方利欲熏心,我才是无辜的洁白的羔羊。

也可能,一旦这个信念被打破,他们将无法面对,他们的精神就会受到重击,甚至会导致他们的崩溃。

著名的“汉隆剃刀”说,“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我们借用一下: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恶意是小概率事件。而愚蠢 —— 包括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误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就是因为懒 —— 则是大概率事件。

万维钢曾经在得到精英日课里说过一句话:成年人之间的对话,特别是比较高级的对话,很少会直接说做事的“动机”。一般都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什么”和“怎么”,而不说“为什么”。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这本书曾说过“无我”的道理。人的大脑其实是个多元政体,各个模块有不同的“想法”,有时候会互相冲突。最后对外发言的“叙事自我”,有时候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它总能找到一些理由。

正是基于此,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尽量做到做事就像搞科研: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人做一件事可以有好几个动机,也可能根本没动机,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个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动机。

与其推测动机,还不如摸清他做事的规律,尊重这个规律,去做好与他的协调,去提高做事的效率。

感谢我的律师生涯,让我在执业中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现在,我从不去对他们做出道德评价,我宁可认为是他们在极大心理压力下的错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律师这个职业本身,是不允许你在业务中对客户进行道德评判的,相反,一旦律师接受了客户的委托,我们就要对他的合法权益负责。这是律师执业纪律的要求,这是律师制度的要求,这也是是法律的要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