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忆是后湖螺蛳粉
昨天听到11级的学长说,他回到长沙,回到学校,发现后湖拆了个干净,以前常吃的店子都拆了个干净。
如果说本部有西苑,铁道有后街,湘雅有湘雅路,那么南校就有后湖。其实,后湖不是湖,而是连接着学生公寓与上课的校区的小区。
后湖是属于一几届学生的集体回忆。零几届学生的集体回忆应该是“九食堂”。在我2013年进学校的时候,“九食堂”已经基本拆干净了,小摊贩们从升华西门、东门转移到了后湖沿街。
而如今,后湖也在拆迁,可能以后学弟学妹们的集体记忆就是麓山南路了
后湖很小,大约就20栋楼房的样子。但这片小区,连着它周边的小摊却喂养了我们四年的胃。
螺蛳粉、易阿姨炒饭、张姐烤肉饭、乌江片片鱼,诱人香气飘去很远的烧烤摊……味觉被唤起的同时,脑海里那些许久不见的面孔,又逐渐清晰起来。
@螺蛳粉
螺蛳粉,应该是风靡万千中南学生的美食榜TOP1选手了。制霸中南螺蛳粉圈的是后湖的螺鼎记与本部螺蛳粉店。后湖螺鼎记也是因为拆迁才拆进了后湖。
在它的旁边还有另一家螺蛳粉店与一家淮南牛肉汤店。每天下课时,这三家店铺所在的楼栋都是最火热的所在。
小店铺里头坐不下,就在外头支了好多张小桌子。小青年们每人面前一盆火辣辣的螺蛳粉,盖着腐竹、油豆腐、花生,“哧溜”一口下去,人间已经值得了。每次从这条街经过,我总觉得我的灵魂已经化在螺蛳粉的汤里了。
因为螺蛳粉过于好吃,所以我总怀疑在中南不吃螺蛳粉的人会被排挤。当我吃完螺蛳粉带着一身香气飘回寝室的时候,室友总会掀开床帘,兴奋的夸我:“云云,你又吃螺蛳粉啦,好香啊。”当我点了份螺蛳粉的外卖时,室友总会从床上惊起,麻利地下单一份螺蛳粉。
螺蛳粉就是这么受欢迎。每次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小闺蜜就会一招手:“走,我们去吃螺蛳粉儿去。”每次泡完图书馆、跑完步、逛完街或者是打完游戏,灵魂空虚需要慰藉的时候,螺蛳粉的鲜香麻辣总能瞬间打通我的任督二脉。反正所有与朋友们一起吃喝玩乐的时光里,螺蛳粉出现的频率,肯定是最高的!
后来,我来到了上海。第一件事,就是找螺蛳粉店铺。但是找着找着,我就失去了对螺蛳粉的热情了。毕竟没有陪我一起吃螺蛳粉的那些人了。
@烧烤摊
烧烤摊,应该算是制霸后湖top2选手了。
白天,我们挤在上课大军里一边纠结吃什么,一边担心迟到点名。夜晚,街边一排烧烤摊支起来,冒着香气的白雾混杂着孜然味一直飘到很远很远。在这样的氛围里,小年轻的心逐渐躁动起来,夜生活也就真正开始了。
印象最深的两次烧烤,第一个是刚来中南的时候,几个老乡一起吃烧烤。经历了一个暑假的线上聊天,线下真实的接触已经不那么拘谨了。大家喝着啤酒吹着牛,聊着过去与未来。走过大学四年,我们的交流方式又回到了线上。大家在群里发着彼此新认识的朋友、新过的生活。
另一次则是毕业季时与同班同学一起吃的烧烤。大家一轮一轮的喝,彼此勾肩搭背哭着说着四年来都没说出口的话。那些曾经埋在心里的秘密,这个时候也都笑着、沉默着承认了。回顾四周,大多都是毕业前最后一次班聚。
烧烤摊的浓郁香气与喧哗掩盖了毕业季的清冷与落寞,但是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有些人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易阿姨蛋炒饭
易阿姨在后湖10栋旁摆摊卖蛋炒饭。
吃的次数多了,就会熟练的拿起篮子,添土豆丝、胡萝卜等菜品,满满当当的装一篮子,递给易阿姨:“我要炒饭,加辣,带走。”
然后易阿姨放油,炒蛋,炒菜,放饭,加料,翻炒,各色食材在锅里快乐的翻炒,香气慢慢从锅里冒了出来。五分钟后,炒饭出炉。装盒之后,打包,再把一次性筷子横在塑料袋的穿口里,易阿姨将炒饭递给我。
就这样从早晨五点起床一直忙到深夜,易阿姨一天要卖出数百份炒饭。炒饭炒了十年多,易阿姨颠勺的胳膊,肌肉也比别人大很多。
了解到易阿姨蛋炒饭,是因为我的室友。她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易阿姨的故事。易阿姨是2007年从宁乡来到“九食堂”的。卖蛋炒饭的初衷其实很简单,也让人感觉心酸。和周边许许多多的小摊贩一样是出于生计、出于家庭。
原来呀,每一个人都有故事。平凡的人有平凡的故事,但是相比起宏大叙事,从蛋炒饭里窥见的平凡人生,才是生活的味道。
从那时起,我便不再只是每天步履匆匆地走过后湖小区,从“易阿姨”们手中接过一份份热腾腾的美食。我开始去和“易阿姨”们聊天,从台湾来的小橘子饭店的老板、卖烤肉饭的张姐、升华第一凉菜的小哥……我们生活的交集仅仅有等待美食的那几分钟,但我们又相互成为彼此人生故事里的一个注脚。
由这些美食串起来的记忆,也许会被时间逐渐消磨,但是我们的舌头一直都记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