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视角时光宝石艺术之家

《至爱梵高》|繁星点点的夜晚,孤独踯躅的灵魂

2017-12-12  本文已影响1282人  江昭和

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放映厅里,等着美不胜收的《至爱梵高》徐徐登场。

我以为这将会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包场」的特殊观影体验,结果当电影开始,那幅闻名遐迩的「星夜」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进来了一个与我一般年轻的男孩子。

那一刻,也不知是失落,还是欢喜,也许两种复杂的情感都有,彼此杂糅。

失落的是,所有对《至爱梵高》的前期了解都毋庸置疑地传达给我一个讯息——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去品,缓缓去沉迷的文艺电影。

主角是那样一个「惊世骇俗」、彷徨孤独的男人,观众是这样一个孑然一身,彷徨孤独的自己,仿佛两颗同样质地的灵魂,穿越无尽时空,在这个漆黑的场所相逢。

所以一个人,反而更容易身临其境。

欢喜的是,一个寂寞的人,看见另一个寂寞的人,在故事里浮浮沉沉,多么苦涩。

何况,电影情节的起承转合,所有温柔激烈处,电影画面的缤纷绚丽,所有金黄深蓝色,如果只是一个人光秃秃欣赏,仿佛多少美中不足。

有那么一个人在,即便坐得遥远,彼此陌生,却也仿佛是惺惺相惜。

如此失落,如此欢喜,我渐渐地跌进了梵高的画里。

确切地说,是跌进了苦心孤诣,匠心独运的导演制作人以及幕后为这部电影殚精竭虑的画家等人结合梵高生前画作进一步加工成的流动场景里。

梵高的作品,就此从静谧无声的画作,变成活灵活现的动态场景,怎能不叫人沉醉入迷。

无论是用色鲜亮澎湃,黄得灿烂,黄得耀眼的《向日葵》,洋溢着浓郁田园风光的麦田,还是看起来空灵混沌,冷清扭曲的《星空》和「教堂」,灯火辉煌的咖啡馆,和漆黑幽寂的乡村小道,都在电影当中得到了呈现,包括那些相对陌生的作品。

梵高这个名字,早已不再陌生,即便是一次艺术画廊都不曾造访过,一次艺术史的课程都没有上过的人,想来都知道那一幅饱受赞扬的「向日葵」。

即便没有看过各个不同版本的以梵高为主角的电影,或者欧文斯通那本名气十足的传记「渴望生活」,大多数人想来也知道他的一生,是坎坷悲凉,最终绝望赴死的一生。

死没能埋葬任何伤痕,却为他带来了名扬海内外的盛名。

想起简媜在她的作品《私房书》里说过的话,一根草茎,一只迷路的虫子,不小心掉入伤心的松泪里,百年后变成一块琥珀矿。作品的诞生类此。

梵高的画作类此。

从梵高的画里,不难捕捉到弥漫着的一股「疯狂」的气息,张扬浓烈,忘乎所以的用色,肆无忌惮的黄和蓝,迷离深沉,让人沦陷的星空,拥有无尽的神秘力量,麦田上空扑哧飞起来的乌鸦,潜藏在平凡面孔深处的忧虑和折磨,都具有令人瞬间忘形的特质。

这两个字,也是主宰「至爱梵高」整部电影的一个情感基调。

玛格丽特家的女管家三令五申着这两个字,形容初见时候,从梵高的眼中她就捕捉到了这一灼人的「疯狂」特质。

他的渎神,他的不合群,他在大雨里作画,他割掉自己的耳朵赠给相识的妓女,以及最后他的开枪自杀,这种种行为都在淋漓尽致地渲染着他的疯狂。

他的生命越疯狂,越让人不可理喻,他的画作越伟大,越让人叹为观止。

疯狂,成全了他的作品,以晦涩深沉不可亲近,却最让人唏嘘向往,精神崇仰的精神高度。

疯狂,就是他的一生,疯狂,就是他的灵魂。

这颗孤独的灵魂,在尘世间飘荡,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如果没有这种捶心刺骨,浓到极致的孤独,我们很难想象,在他的笔下,能够生出如此充满爆发力,和生命激情的花,更加深入骨髓的,其实是看似炽烈张扬的「生」里,暗暗生光,隐隐发烫的「死」的预兆。

电影展现给观众梵高形成这种「剑走偏锋,卓尔不群」的性格特质的成因的一个角落——他不太圆满的童年时光,承担着一个伤感忧郁的母亲对一个早夭的哥哥的拳拳思念和期望,它不足以熄灭一个孩子内心的纯真之火,却已然能够在他的心头挖开一道道敏感和脆弱的缺爱的沟壑。

童年时光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是欢乐或者不幸,不多不少都会遗留下烙印。

当一个人失去了人群赐予的关注和宠爱,自然无法和谐健全地去做出回应,久而久之,他就会本能地将关注的眼光投向某一种行为,并且做到极致。

在梵高身上,绘画就等于一切。

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抚平自己,宣泄自己,安慰自己,救赎自己,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如果懂了这种一意孤行的寂寞,也就懂了梵高的活着。

除了绘画,一切都是空寂,没有绘画,他就没有生存的动力,没有新鲜的空气,他宁愿死去,他只能死去。

读懂了这种舍他其谁的难以割舍,也就懂得了他的死去。

电影当中的梵高,被医生判定为抑郁症,顾名思义,比寻常人更难得到快乐,所以在生活中跌跌撞撞,与平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在绘画的世界里,他是无庸置疑的无冕之王,他有最所向披靡的尊严和骄傲。

他不是病态,不是无法获得满足和愉悦,只是让他精神兴奋和情感触动的点,与寻常人大有不同。

互相吹捧,谈天说地或许让他感到索然无味,但是一只突如其来的鸟,雄踞在他的午餐盒里大快朵颐,就会让他兴高采烈,眼睛发光。

除了绘画,他关心的,就只有一个叫做提奥的弟弟,所以一天天地给他写信,或许曾经有过一个高更,因为两个拥有同样梦想和天分的人相逢,像电光石火,耀眼无比的流星交会,他能够感到自己被欣赏,被认同,这是孤独至死的梵高最难以割舍的灵魂滋养。

一个凡人和一个天才,或者一个凡人和一个凡人都可能和平共处,但是一个天才和另一个天才不能够,因为天才的内心,总有各自不能放弃的羽毛和桀骜,既然都不愿妥协和隐忍,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分道扬镳。

高更只是一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寻梦途中的朋友,而提奥却是梵高血浓于水的亲人,而且他还任劳任怨地资助着他的绘画生涯,收容着他深不可测的一腔执念。

绘画是他的故乡,提奥却是故乡里他扎根的家,如果家不在了,那么故乡也就名存实亡。

当他得知自己的存在,长久以来都深深地压迫着身患重病的弟弟,因为他的所有开销,都是弟弟在默默承担,他陷入了难以释怀的绝望。

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可以自私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任凭别人嘲笑谩骂,他可以一意孤行地画着他眼中独一无二的风景,但是在人情的天地里,他做不到冷漠决绝地四大皆空。

所以他也会为一个弹钢琴的姑娘心动,他也会为自己窘迫的生活让弟弟不堪重负而深深自责。

但是他没有退路,亦不愿去接受尘世的抉择,所以他为了成全别人,选择了自戕。

至少在另一个世界,他可以无忧无虑地作画,而不用去顾及庸俗的尘世纷扰。

至少在另一个世界,有永恒无法熄灭的星光,而不是如影随形的幽暗。

他是追逐着光而去的,他是带着灵魂的使命为艺术,为自己在尘世间最有限却也是最深沉的爱而选择了献祭的。

这是电影给出的答案,令人心生光明与温暖,仿佛枯木逢春,仿佛贫瘠的生涯沼泽里忽然开出了一朵皎洁明丽的水仙花。

我们不知道梵高为何而死,正如我们不知道,他割掉自己耳朵的真实确切的诱因。

从别人的传记,或者电影里我们读到的,永远不一定是最终的真相,但我们愿意去相信,他真的在另个世界,获得了灵魂的安宁。

正如生活在尘世间,每一个为了梦想,或者个人的执念而表现出特立独行的灵魂的人。

希望在这世间的某个地方,他们,或者是我们,凹凸不平的灵魂,能够得到安然无恙地存放。

整部电影最击中我的那一幕,是苦苦挣扎,奄奄一息的梵高,告诉前来探望他的人,他多想活得像别人一样。

像别人一样,平平淡淡,甚至庸庸碌碌,组建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家庭,生两三个让人头疼也心疼的孩子,如此细水长流地走过一生。

这样的人生,不是不会有遗憾,但也未尝不是一种圆满。

但是梵高,上帝赐给了他非凡的才华,却也等同地在他身上,布置了更多不为人知的苦难和挫折,而且,他没有权力去拒绝和推翻。

一个人,只能在自己走得最顺心的路上,越走越远,不管这条路,是不是和别人的平行,或者交叉,甚至是截然相反。

就这一点寂寞的诉求,让人看到了绘画界一代传奇人物可能拥有过的,令人肺腑俱热,感同身受的艰难和心酸。

他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死后享誉盛名的画家,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在生活与梦想的矛盾境遇里彷徨失措的平凡男人。

就像中国古代的词帝李煜,身为帝王,却迷恋风月,醉心词章,最后自食其果。

有些人来到这世上,被赋予了特定的使命,其实终究没得选,除了冒烟和发光,除了燃烧和熄灭,别无他途。

电影以梵高之死作为切入点,安排一个送信人的角色,带领着观众一步步地走到梵高曾经的苦恨交织的生活。

他仿佛是黑泽明电影「梦」里的男人,向着一个大名鼎鼎,才华洋溢的人朝圣,渐渐走近一段埋藏在云遮雾绕里的真相。

加之电影时而紧锣密鼓,曲曲折折的旋律,让人恍惚以为这是一部悬疑侦探片,但是电影优美动人的画面却时时刻刻在提醒,这是在梵高的艺术世界里徜徉。

透过他的画,去了解他这个人,了解他曾经走过的匆匆一生。

电影的制作手段——将油画变成视听语言,赋予了观众以令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的视觉盛宴。

但也正因为这种不拘一格,匠心独运的摄影手段,让久已习惯了一般观影模式的我产生了某种难以言表,却如影随形的疏离与隔膜。

梵高画里的花花草草,乡村小路,水流树木,星辰夜空,教堂酒馆,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全都变得鲜活,这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人物不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表情和动作,始终让人不觉恍惚。

无论这部电影是精美无比,还是有所不足,它一定是满含诚心,凝结着对梵高的敬意与深情的,所以才会倾注如此多人力财力物力去临摹梵高的画作,并且打造成一座「流动的梵高艺术馆」。

十几块钱,九十分钟,将梵高生前的画作如此生动完整地浏览观赏一遍,宛如行走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当中,自然这只是我自作多情的一场梦。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没有像花白形容得那样,仿佛眼前所有的东西「自动变成一帧一帧油画,自己仿佛走在画中」,但是从「Starry starry night」的歌声响起的那一刹那起,我的心里久久无法平静。

就像当年读到海子为梵高写的那首诗的时候,我的心里产生无穷的激荡一样。

因为艺术浩渺的苍穹,让我感到自己的虚弱和渺茫,如此不言而喻。

因为生命的婆娑万象,让我感到灵魂的沉淀,如此非同凡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