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4组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30人  7ed34ec64226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第四组组员:窦雪        欧阳慧英                        麦斯提热姑丽·赛麦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我们的知识面会更广。但是我们平时似乎不会去阅读类似于《学习的本质》这一类书籍。因为我们觉得在学校我们天天跟学习打交道。自我感觉自己天天在学习。结果……

  “学习,太累人。”关于这句话很多学生都会感同身受,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整本书读下来,作者一直在否定一些比较“流行”的观点。在我们看来,错的不在那些观点,而是人们太习惯于使用它们,以至于达到了一种自动化的程度。这本是就是一种固步自封。作者在文中也有提到,人们其实是不愿意打破内在认知的稳定性,往往是接受了一种新颖的观点,就把它看做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并且为自己得到它而沾沾自喜。从这一角度来看,习惯也不失为一种可怕的东西。

  若想让学生进行改变,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如何激发?虽然作者说“激发学生的动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依旧提出来了三种途径,我们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种途径是令学习者自己感到空虚,匮乏。因为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无知”时,就说明他需要但不具备这种知识。当然,达到这种目的,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经历导致,也可以是教师采取一定手段激发。

  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收效真的像预期中的那样好吗?对于有的中小学教师,他们认为老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他们举例说,学生们“说不得,罚不得”。试问教学方式变了吗?答案是“否”。我们不难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只是个不得不遵守的教学规范,并没有深入人心。就像书中提到的旧概念难以推翻一样,我们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家长、教师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我们能否以收效甚微来否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呢?促进某一事物正向发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批判与否定;另一种则是采取积极手段,使原有状况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原有状况得到肯定,自然有接受建议,继续发展的动力。然而,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目的都是一样的。我想,《学习的本质》这本书就是这样,不是为了学术的辩论,而是告诉读者,让学习发生。

    习主席要求:正确把我学习方向,干中学,学中干,不空谈,要实干;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追求,爱好,生活方式,把学习当成常态,持之以恒,贯穿一生;学习重在学懂弄通,不可心浮气躁,浅尝辄止。

              将翅膀归还于孩子

作者:窦雪

  读《学习的本质》,不由得想,孩子就像缺失双翼的小鸟,父母、老师耗尽精力教他飞翔,然而,天空对孩子来说却只是个奢望。

  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基本的技能——走路,说话,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用掌握平衡的原理,不用学会拼写汉语拼音,不用理解爱的定义,甚至不用通过任何系统的学习。由此可知,实践、运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可以概括为短时记忆,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等。主要表现则是“学得快,忘得快”,而应试教育下,教师与家长关注的更多的是“学得快”,至于“忘得快”这一弊端,似乎是忽略不计。然而,我们正在犯着错误却不自知。试问,物理满分的学生能否排除家里的电路故障?生物满分的学生是否知道如何给庄稼施肥浇水?学习与生活本该是相互联系,而我们却将他们隔离为两个世界。

“学习”是一个混合词,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学习既可以指理解、认识、记忆、发现以及经验的获得,又可以指调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由此,掌握是一回事,利用又是另一回事。而我们要做的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学习者出发,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诗歌——《致我们终将离去的子女》中写到: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翅膀,去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去感受畅翔天空的刺激。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作者:麦斯提热姑丽·赛麦提

  《学习的本质》这本书包括了关于学习和学习的本质的经典的内容。不同角度去阅读这本书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小到现在跟学习有关的词我听的还真不少,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其实我所认为的和理解的学习的本质还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简单的来说小学的学习就是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完成作业,就这样仅限于课本知识内容的掌握。老师和家长也会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那么就凭这些来分真的合理吗?所谓的学习就是别人给我们教的知识我们原本不动的掌握,这就代表我们的学习能力吗?

  这个问题就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还没搞清楚学习的本质。关于学习的本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解释。如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经验主义哲学,则把学习看作是个体经验的取得和改造。认知学派强调学习与认识活动的关联,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环境因素的理解和重新组合。教育学者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新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中概念相互作用的意义联结。通过专家们对学习的本质做出的定义和解释,我还是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也许这是因为我已有的对学习的本质理解和专家们的解释有所区别的原因吧!可能需要点时间去领会领会。不管怎么说一点是我们可以明确的,那就是学习的进行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进行中,那么学习这么频繁的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能才会更好的进行学习呢?对于这些问题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理解。时代不同,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身边发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无论如何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学习必须是经过每个人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今后要成为一个从事于教育方面的工作者有责任更好的传播学习的本质,学习行为不能仅限于学校,一个非常热爱教学的老师会让学生产生自我超越的愿望!学生会对老师另眼相看!老师在言语中注入的热情会具有传染性。承载着这么大的责任,首先得我自己高清学习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引导我未来的学生。这本书只读一次远远不够,所以今后边实习边核实一下本书的经典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塑造一个独特的教学策略。

  在这之前首先我自己改正我对学习的认识,认清学习的本质。一句话说的很经典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本质读后感

作者:欧阳慧英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确实是要进行一种颠覆。

  证据之一就是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所青睐的“变构学习模型”,并对时下流行的“建构主义”模式提出质疑。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不完备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缺陷会暴露更加明显,对于那些无法看到或无法面对的人,这本书是很可以使他们眼前一惊的。

    “普适的学习方式是不存在的”。学习不是一种自然科学,一味追求简洁往往会使其漏洞百出。例如,新行为主义所提出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看起来简洁且便于理解和实施,但最终由于忽略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激发学生的动机可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者再一次打破了教育者的一个美好愿望。虽然这样写,作者还是给出了学习动机产生的三个条件,并且提出动机的生物性在动机产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现在大家一致过分强调从精神的方面去激发学生动机,却过分忽略了生物性这一方面,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只有在基本需求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最后谈一下作者一个有趣的观点:“学习=打赌”,必须承认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很有意思的。既然是打赌,打赌的双方就必须有押注,既打赌需要承受付出代价的风险,也会有大获全胜的可能。那你怎么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下注?首先,你开的条件应该对学生有“诱惑力”,让学生觉得值得。这样看来,学习者既然“冒险走一条他并不完全清楚的路”,他们厌倦学习也就有道理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