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
如果一个具有自身价值的人,懂得尽可能将自己的需求缩小从而将自己的自由扩大并延续,尽可能减少与其他人打交道——因为生在世上是不可能完全不与其他人接触的,那么他就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因为同样的原因,当更优秀的人为了一些高贵的理想而聚集在一起时,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数众多的内心贫乏而空虚的人之中——他们就像无所不在、遍布甚广的细菌一样,时刻准备抓住能够驱赶无聊的机会——总有一些人混入或者闯入这类团体中。不用多久,这个团体或者被破坏,或者变得面目全非,违背了这一团体成立时的初衷。
一个具有卓越精神禀赋的人能够从孤独中得到两样好处:第一,他可以跟自己做伴;第二,他无须和别人打交道。第二点好处尤其珍贵,特别是当我们知道社交所带来的约束、烦扰甚至危险。拉布叶曾说:“我们遭到的所有不幸都是由我们无法独处导致的。”喜爱与他人打交道是很危险的,因为和我们交往的人大多数缺乏道德、愚笨或者不正常。不喜欢社交实际上就是不喜欢这些人。如果一个人的内在是丰富的,因此无须与他人打交道,那的确是很幸福的;绝大部分不幸都是社交导致的,社交随时都会破坏我们平静的心境——对我们的幸福来说,它是排在健康之后第二重要的。只有充足的独处生活,才能使我们获得平静的心境。
家为了享受平和心境带来的快乐而放弃了自己的财产和物品。如果一个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放弃社交,那么他的选择就再明智不过了。柏那登·德·圣比埃曾说过一句非常有道理的妙语:“节制社交活动能让我们的心灵平静。”所以,如果一个人早年间就习惯并且喜爱独处,那么他就等于得到了一座金矿。诚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就像人们最初为了逃避匮乏而聚集起来一样,匮乏消失之后,人们又会为了逃避无聊而聚在一起。要是没有感到匮乏和无聊的话,人们也许就会独处,虽然人们这样做只是因为人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是独一无二的,而对有这样自我评价的人来说独自生活是很合适的;因为在嘈杂、拥挤的人群中生活,会让人感到处处受限,步履维艰,对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的评价也就降低了。从这一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独处是适合任何人的最自然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生活状态中,每个人都像亚当一样,能够享受最初的、符合自身本性的幸福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