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

《高敏感是种天赋》读记

2020-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四兒

翻开扉页,作者伊尔斯.桑德,丹麦心理治疗师,做过11年牧师,硕士论文研究了荣格。嗯,瞬间让我产生了“aha”的感觉。我喜欢将其称为“缘分”,宗教与心理学的碰撞下,总会让我感受到心灵深处的尊重与平和。
果不其然,整本书非常容易阅读(容易的原因是通书就这一个主题,并讲的条理清晰,没有绕口的学术名词,也没有特别的深奥难懂),当然,也要得益于翻译者李红霞老师,我初入荣格学派就听过李老师的课,对她的印象是“认真、逻辑清晰、和蔼可亲”,许是两者的完美结合,让我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通读了全文,用第二天的时间做了五页笔记,算是过年期间的调剂。
此刻突然想到一个联系,在读本书之前,我看的是荣格传记,此书之后,看的是占星研究,这种奇妙的对接,着实有趣。

看完的几点思考:
1、高敏感的定义。由于发达的神经系统导致的对环境的敏感度比其他人高。
无论是外部现实环境还是内在心理环境,由于阈值低,反应敏感。就如同对声音、光线的反应,就是有一部分人特别敏锐,有一部分人较为迟钝,而大部分人在中间区域。被特别对待的少数人,只是由于和“大部分人”不一样,而有种天性叫做“一致”,所以不一样是要被消灭的,如同蚁群,团结才能生存下去。
2、高敏感和内倾的区别。
70%的重合度容易让人将两者挂钩成一体,而桑德认为还有30%外倾的人也具有高敏感的特征。我认为结合荣格的心理类型来理解可能更清楚些,如果将高敏感理解为功能类型,那么,无论内倾还是外倾都有与其组合的概率,只是内倾与其更搭一些,毕竟不会过火,如果外倾匹配高敏感,额……动次打次,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3、高敏感的修炼。
任何存在,过量就会出现状况,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桑德一直在提醒的并不是让自己一直呆在这个舒适圈里,而是知道自己的舒适圈范围,然后要对其工作,而非温水煮青蛙或者自怨自艾。
“肯定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如桑德在书中的例子,在和平时期,复原性高的动物生存几率更大,而在危险时期,高敏感度的生物更有存活下来的希望,这是互补关系。
修炼的关键在于,明白优势失控时王位空缺,国家就会面临灾难。如同高敏人群被强噪音干扰而情绪失控,平日里那个和善温婉的人分分钟成为暴走的恐龙肆意喷发情绪的火焰。
因此,如论是敏感不足抑或过度敏感,都会对我们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我们要做的是看清楚风向,抓好手中的牵引绳,让我们的风筝在可控的范围内体验飞翔的快感。
4、提高可控感。
当对自己的了解越多,就能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实验、创造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可以让身体产生“安全”的信号,在既保持敏感又应对自如的状态下,找到舒适的应对策略,而不是在被惊扰时仅能回避。
5、自己负责。
能够遇到配合理解你的高敏气质的群体是很幸福的事情,例如书中所说,当你将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并得到理解和改善,这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果对方无法、不愿理解你呢?是否就无法改变了呢?
我想,自己对自己负责,是必要的,也是我们终要面对的话题: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
任何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没有责任和义务以你的需求做为自己存在的意义。
明白这一点,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扰。(此处最爱的理论是:认知疗法。)将关注从事件引发的情绪及无限遐想中拉回到当下可以做的事情上来“我可以如何改善现在的处境?”
例如:我对声音非常敏感,但是此刻有无法靠我的力量消除的噪声,怎么办?以往,我会去和那个声音的制造者协商,当然,结果依然是对方不以为意的继续。然后我会将情绪发泄在那个制造者身上,认为对方应该为我的情绪负责,如果TA改变了,我就会恢复平静。由此又会产生对那个人的无限遐想,结果是——需要更大量的能量来平复情绪。可是作为内倾一员的我,能量是有限的,于是很长时间无法恢复到心理能量的基线上,抑郁的感受扑面而来。
现在可以怎么做呢?我的尝试是,快速调出我收藏的音乐合集,使让我愉悦的乐曲掩盖过那个噪声,通过音乐调整情绪和思绪,主动控制我的环境,虽然时不时还是会被噪声牵走我的注意力和情绪,但是我可以很快知道,我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回来。

书中的操作技术都是很容易去实现的,特别是附录一的清单。
对我影响较大的,是作者深厚的咨询功底带来的行云流水般的互动体验,如同与其面对面的对话,非常流畅,而其对认知技术和完形技术的运用,真是信手拈来啊!

本书读记至此搁笔,《高敏②》还没看,看完再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