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灾年闹饥荒时,为何灾民宁吃草根也不去捕鱼?原因值得深思
“白门连岁值饥荒,十载良人旅朔方”古代社会 因为农业不发达、天灾人祸、孩子众多、苛捐杂税等问题,很容易闹出大饥荒,哪怕是康乾盛世都有饥荒。
《清史稿》透露,康乾时期几乎年年都有饥荒,饿得受不了的人只能“人食树皮”、“立人市鬻子女”等等。从《清史稿》这段描述我们能看出古人饿得都去啃树皮了,却没有看文字记载他们去打鱼冲击,他们难道是没想到吗?
饥民不是没想到捕鱼,而是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捕鱼,以前的人给了他们血的教训,河流表面上看很平静,实际上里面波涛汹涌,就算是小河也能把人冲倒,何况里面还有非常滑的石头。
饥民被饿得全身没有力气,走路都是个问题,谁还有力气去游泳,说不定还会被水冲走爬都爬不起来,人从捕鱼者变成鱼食,饥民以前看过这样的场景,也就不敢为了还不够塞牙缝的鱼送上自己的性命。
引起饥荒的原因还分为好多种,有的是因为战乱,农民的粮食和耕地遭到了破坏,人们吃不饱。有的是因为干旱,如果是干旱引起的饥荒,那么河水也会跟着干涸,古代的鱼不像现在有肥料可以吃,能生下数以万计的小鱼,那时候的河可能就少数几条鱼,河水干了它们也死了变腐烂变臭,根本轮不到饥民来捕它们。
饥民不去捕鱼又把草根树皮吃完了,他们会想其他办法充饥,《饥荒年代》一书里提到的“观音土”就是饱腹之物。“观音土”迷信传说中是王屋山的百姓得了一种食欲不振的病,他们乞求观音救救他们,观音就将天坛的土带给百姓,让他们把土就着面粉一起炒然后吃掉。
科学讲法的“观音土”是现在说的高岭土,里面含有钾元素,可以促进消化,在饥荒年代成了吃的。“观音土”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人产生饱腹感,但遇水会膨胀,人不可能不喝水,就有吃了“观音土”的人被活活撑死。
就算真有人忍住不进水,“观音土”也难以被肠胃吸收,长时间堆积在肠胃里排不出来,人也会被憋死。可是就这么一个会伤害人性命的东西,在饥荒年代仍然是香饽饽,有人还会为了多得到一点“观音土”大打出手,打到头破血流。
古代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皇帝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知道某地发生了饥荒,知道之后会做出相应救灾措施,最先想到的就是开仓放粮。国家会按照户籍人头分配粮食,分粮分为两种,一种是饥民度过难关后要还给国家,另一种是吃了不要还,如果是特别重大的饥荒,国家也就不要饥民还了,就算要他们还也还不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饱饭,但我们还有的人在浪费粮食,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多去贫困地区走走,看到还有人挣扎在温饱徘徊线上,浪费粮食的人就知道食物是多么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