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这些事02||关于说和听的技巧(回应感受)
#齐帆齐微课#
随手翻开床头一本薄薄的书——《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精华版),用两天时间把它读完了,学到了家庭亲子关系里的交流方法,很受益。
纸质书这本书是由美国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安燕玲老师翻译的一本浓缩家教经典,封面写有“全球最畅销家教书系作者、美国杰出的家教专家法伯和玛兹丽施献给忙碌父母的一份厚礼”,被翻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
这本书融合了家庭中爱与沟通技巧,可以使家庭收获亲密亲子关系,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这是无数家庭梦寐以求的。
这本书研究出来的家教沟通方法和技巧,30多年来风靡全球,世界二十多万个儿童教育的团体都在使用,并且效果神奇。
作者在书中,把跟孩子的沟通分成了五种常见情景:
第一,关于感受部分。当孩子跟我们讲述他的感受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回应?
第二,关于寻求合作部分。怎么样让孩子“听话”?也就说怎么样让孩子能够跟大人愉快合作?
第三,用什么代替对孩子的惩罚?我们经常被孩子的行为惹怒,动不动就惩罚孩子,并习惯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惩罚过后,大部分家长后悔不已,那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代替惩罚呢?
第四,怎样赞赏孩子?有的孩子甚至不喜欢父母表扬他,你表扬了以后,发现他根本不高兴,他甚至还不干了,表扬反倒使得他干得更糟糕?为什么?怎么办?
第五,家长如何面对自己的愤怒?当父母出现愤怒的时候该怎么办?
这五种情景,相信每个家庭都会遇到,怎么更好地处理?方法都能用到,看看书中是怎么讲授的?
本篇主要就“如何回应感受”分享收获。
案例分析:当孩子跟爸爸说: “爸爸,我的脚很疼;爸爸,我的腿不舒服;爸爸,我刚才捏的小兔子耳朵断了,我很难过。”
爸爸通常是不是会这样回答:
“忽略孩子感受”式回答
“脚疼?有那么疼吗?”“腿不舒服?看你娇气的?”“小兔子耳朵断了?没关系,反正就是个玩具小兔子呗,不要紧,爸爸再给你买一个。”
这种“忽略孩子感受”式的交流,时间长了,会使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孩子会觉得跟你说话,你也不能理解我,你总觉得什么都无所谓,那我以后跟你少说或不说了。
很多事儿在我们大人看来真的不值一提、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儿,对孩子来讲,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儿。他会哭,会难过,会觉得被忽略。
当家长不断忽略孩子感受时,孩子也会慢慢忽略别人的感受。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明白跟父母沟通没用,因为反正你们也不认真感受我的感受。
还有家长看见孩子掉眼泪,会跟孩子说:“有什么可哭的?不要紧,没关系,有什么了不起的?怎么这么小家子气?”这些话都是对孩子感受的忽略。
两位作者甚至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没有吃饱,回家对妈妈说:“我饿了,妈妈。”妈妈会说:“怎么会饿呢?你不是在幼儿园刚吃过饭吗?”还比如,男孩子摔倒了,家长会说:“不疼不疼,勇敢点,快起来。”怎么知道孩子不疼呢?
这都是忽略孩子感受的日常交流。
“给建议式”回答
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他觉得很委屈,心里不高兴,回家跟妈妈讲。
妈妈会和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窝囊呢?明天你主动跟老师谈谈,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当妈妈说这种话的时候,是按照大人的思维给孩子建议,不能说不对,但是这种建议没有多大用处,并且还会让孩子觉得两头受气。认为“我在学校里被老师欺负了,回到家里跟你说说,你也说我不行,那以后我就不跟你讲了。”这种“给建议”的方法,其实无助于孩子跟父母沟通的意愿。
当孩子表达感受的时候,正确的应对方法:
第一,倾听就好
有时候,父母能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说,附和说一些 “嗯、哦、真是。”这就好。
第二,在听孩子说完后,说出孩子的感受
这种方式非常重要,和孩子产生共情。“哦,脚很疼,是吧?”“腿不舒服?哦,厉害吗?”“我知道兔子的耳朵断了,让你觉得很难过,对吗?我知道你很喜欢这只小兔子,它的耳朵断了,真的好可惜。”
说出孩子的切身感受,孩子自然会点头,并且愿意跟家长接着说很多别的事,甚至他说完,有你共情,他对“兔子耳朵断了”这件事说不定已经不太在乎了,因为爸爸理解他。
当父母准确说出孩子的感受后,孩子心里马上就舒服了。
第三,尝试用一种幻想的方式来对话
还是那个例子,孩子捏的兔子耳朵断掉了,跟你说很难过后,你可以说:“我敢担保,如果你是一位魔术师的话,你一定会把它的耳朵给变出来,对吗?”或者“如果你有法力的话,你一定会让这只兔子耳朵噌地一下子长出来,是不是?”这时孩子一定会哈哈大笑。
孩子喜欢幻想,当父母能够以幻想的方式说出孩子的心里话时,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好理解他。
当家长要制止孩子的时候,也可以用“理解他感受”的方式
比如,孩子喜欢嘴对着瓶子“咕咚咕咚”地喝饮料。父母会觉得这样不雅观,而且也不卫生,想要制止他。
如果这时候你说:“难看死了,放下!真没教养。”孩子听后肯定不舒服,他潜意识当中说不定产生抵触情绪,觉得对瓶子吹多有意思呀,这样管我,下次趁你不在的时候,我一定还要做一次。因为越禁忌的事,小孩子会越有兴趣。
你可以说:“我知道对着瓶子喝水很痛快,但是爸爸担心的是,这样做会滋生很多细菌,而且会传染疾病,这个不健康,所以不要这样做。”
书中漫画书中还有一些案例练习,在此列出4个,加深应用这种方法。
1.孩子看起来很焦虑,说“明天要参加数学期末考试了。”
家长这样说:“你听上去很发愁,我打赌你肯定希望现在考试已经结束了,而且你已经通过了。
帮助孩子放松,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2.孩子正在玩你新买的珍珠项链,你不乐意,因为那个东西很贵。
家长这样制止:“你很喜欢我的项链,对吗?问题是它们很容易就弄断了,玩这些木头串珠吧。”
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提出新的要求。
3.三岁的孩子用手抓意大利面吃,家长想制止。
可以这么说:“我知道用手吃东西一定感觉很棒,但你长大了,我希望你用叉子吃。”
先肯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感受,然后再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
4.孩子生气了,跟妈妈说:“我要离家出走。”
妈妈可以这样说:“你听起来很不开心,我敢打赌你肯定希望好多事跟现在大不一样。”
当讲出这样的话时,孩子才可能愿意跟你接着去说:“对,我就是很生气。”“那为什么?”再一步一步地开始交流。
好多家庭里的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交流,就是因为无论他说什么,父母要么否定,要么给他建议,总有一大套东西等着孩子,孩子只能做那个被教训的人。我们做父母的,有几个能认识到这种惯性交流方式的危害呢?
孩子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是祖国的未来,重视孩子教育和培养已形成共识;亲子关系又是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所以,学习亲子教育方法,多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共情,有助于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型人才,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虽然已是姥姥,但继续学习仍然很有必要。
回想自己年轻时,对子女教育方法知之甚少,都是随着自己的认知,对孩子严格要求,有时还大吼大叫,总想使其不甘落后,学习成绩优异,与其他学习优秀的孩子比较等等,从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没有人指导,没有主动寻求书籍帮助,回过头来看,孩子受到很多委屈和压抑。期待孩子能够积极学习,虽受过“伤害”,也能够成为更好的人;期待孩子的孩子在科学有爱的家庭养育氛围中健康茁壮成长。
我做的书中练习22年度年度写作营第34篇,主题文,2887字,累计462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