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第一讲:区分观察和评论&表达感受的正确方法
【书籍\课程名称】《非暴力沟通》第一讲:区分观察和评论&表达感受的正确方法
【我的听\读收获】
1、暴力:包含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武力、动粗行为;以及我们一般会忽视的“精神暴力”或者叫做“软暴力”,采用的方式有言语辱骂、威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是忽视对方、冷漠应对等。
2、非暴力沟通:有效倾听、建设性表达,对自己的观察、感受和需求更清晰,从而更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3、观察:
(1)什么是观察?通过仔细观察,清晰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评论。客观事实是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客观描述,而主观评论是通过自己内心感受而进行贴标签。
举例1:因一些客观原因没有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领导不问原因就说你能力太差。
主观评论:你的能力太差了。
客观事实:你没有完成我给你布置的工作。
举例2:你忘了爱人的生日,对方直接说你不爱她,跟你又吵又闹。
主观评论:你不爱我了。
客观事实:你忘了我的生日。
举例3:你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他直接说你自私无情。
主观评论:你自私无情。
客观事实:你拒绝借钱。
举例4:主观评论:这个男人好烦人,每天没事就打电话给我。/他对我很热情,一有时间就会打电话给我。
客观描述:从上个月开始,他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给我打电话。
(2)如何练习观察?
首先:减少使用一些“绝对化”的词:每次、从不、一点也不、很少等,而是要使用表达清晰具体的情境,用客观观察的词,比如:一周几次、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几次等。
其次:不要因为一个事件就给别人贴标签,特别是负面的标签,比如:讨人厌、愚蠢、可笑、自私自利、小气等。
4、感受:感受是指我们和他人的情绪,比如:高兴、喜悦、兴奋、沮丧、难过、失望、生气、痛苦等等这些词表达的都是我们内在的感受。
感受表达时的三个误区:
(1)把感受和想法/评价混为一谈;跳出我们的惯性,开始体现自己的内在感受非常重要。
举例1:我觉得老板很卑鄙。(想法)
老板上个月克扣了我的工资,让我觉得很恼火。(很恼火是一种感受)
举例2:我觉得你误解了我。=我认为你误解了我。(想法和评论)
在我讲完事情的经过之后,你就不再开口说话了,我觉得很伤心。(觉得伤心是一种感受)
(2)把自己的负面感受归咎于别人;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我们要懂得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愤怒也是感受之一,懂得为自己的愤怒负责,可以更好地帮我们管理自己的愤怒。
举例1:父母说:你成绩不好让爸妈伤透了心。
真实情况是:孩子成绩不好,父母伤心,是因为父母期待孩子有好的成绩。
举例2:当我们说:“你一边看手机一边跟我说话,太让我生气了”
真实情况是:你一边看手机一边跟我说话,我感到生气,因为此刻我需要你全神贯注的倾听。
(3)用愤怒掩盖脆弱无助的情绪。愤怒的背后通常隐藏着自己的伤心、害怕等感受,这些反应出自我内心脆弱的感受,一般人都不轻易向外界展现,就像我们之前学到过的,大多数人不知道也不敢做出“自我暴露”,所以才采用愤怒这种让自己看起来很强悍的假象。
【我的相关经验】
随着最近读书越来越多,了解到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越多,也越来越觉得之前简直就是在裸奔,主要是思想认识方面:客观事实和主观评论不分、感受和想法评价混为一谈、把自己的负面感受归咎于别人、用愤怒掩盖脆弱无助这四个误区,完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并且从无意识。
之前在一个房地产公司的楼盘项目上上班,做的是销售部内勤工作,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将公司的相关政策对项目上负责人和置业顾问们进行上传下达,并且监督项目上的执行情况。针对同一个政策,在给大家开完会进行讲解后,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人做错、或者不懂返回来确认,一个两个可以给予耐心讲解,三个四个还可以勉强,当每天都是这样反反复复,天天同样的东西讲得好多遍的时候,就会失去耐心而变得越来越烦躁。所以那时候我的坏脾气在项目上是出了名的,或者说我们这个岗位的大部分人都是出了名的脾气不好。
现在回头去看,当时的我们并不懂得梳理自己的情绪,而且陷入到一种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的抱怨状态,隐性地还有一种反反复复解答的无助感,所以都化为了愤怒表达出去。跳出来看的话,或许在冷静的状态下可以想到并采取更多的避免这种反复来询问的办法来。
【我的规划运用】做为新晋全职妈妈,现在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老公和孩子了。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减少使用那些绝对化的词,表达更具体一些,比如要让孩子停止看电视的时候,不再说“你已经看了很久了”,而改为“你已经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看,到现在已经看了(具体时间长)这么久了”,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