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就是我朋友圈的广电总局——朋友圈分组屏蔽法则
我一直没想到最关注我朋友圈的竟然是我妈。
然而她关注的行为不是点赞,而是禁发。
内容低俗的,不能发。
阴暗不堪的,不能发。
炫耀得瑟的,不能发。
情绪负面的,不能发。
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能发。
我有预感,我的朋友圈马上就要形成先审后发的制度了。我妈俨然成了我朋友圈的广电总局,时刻监督着我发布内容的舆论走向,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内容马上提出整改,整改不成直接下线处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4465/7e57e4ca08eed472.jpg)
难道是我妈更年期综合症神经敏感小题大做吗?
其实不然。我的各种小阴暗、小负面她老人家在生活中见识的比这厉害多了。她是担心我朋友圈里的其他人看到了这样的内容会对我产生偏见与不解。
前几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我写在微信“唠呓结合”里的《做不到这些 就别说你逼格高》。结果被我妈看到了,给我一顿狂喷:朋友圈别发这些bibibi的,让别人看了感觉你咋这么事儿呢,让别人看了感觉你咋这么小肚鸡肠呢,让别人看了。。。
对于我的朋友圈,我妈就是这样比我更小心翼翼。但是过去的经验教训证明她这样的小题大做是对的。
之前刚到一家公司工作不久,有天晚上去了趟号称本地最大的夜市,吃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当然还发了朋友圈。一段时间以后,当时的领导和我谈工作,主要的内容就是认为我的工作做的应该更努力些。然后她说:“没事别总去夜市溜达了,还有闲心发朋友圈,以后回家多想想工作吧。”
我很尴尬。
生活中的经验教训逐渐使我懂得,我的生活不必让我身边的每个人全部都了解。
难道我就这样因噎废食,关掉朋友圈吗?
可是朋友圈对我而言除了分享的作用,还有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我喜欢一边翻着过去的朋友圈照片,根据时间和文字,一边回想曾经生活的一个个场景。
朋友圈到底发还是不发,我又尴尬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4465/7d539f6dc7ce52ee.jpg)
还好,微信是个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的app产品,它有非常完善的好友分组功能。当我在朋友圈发一些不需要某个人群看到的非常规内容时,可以选择对哪个分组可见,对哪个分组不可见。
于是,我发现在发朋友圈时要考虑发给哪个分组、屏蔽掉哪个分组,也是个非常好玩的事情。这直接体现出某个分组里的人,对你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从保守角度考虑,对于一些特定的朋友圈内容通常没有一定要对其设置可见的分组,但是肯定有一定要对其设置不可见的分组。就是说你发的这条朋友圈属于非常规内容,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需要屏蔽掉某个分组。另外,由于朋友圈内容类型的不同,也会关系到所屏蔽分组的选择。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套针对各类型非常规内容的朋友圈选定不同屏蔽分组的朋友圈分组屏蔽法则。
这些非常规的朋友圈内容可以按类型进行罗列(下图左列),同时朋友圈的好友按照不同社会关系或者人群特点分类(下图右列),形成以下这张连线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4465/40d78ba9a726aaea.png)
你认为左右两边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做微商,请屏蔽那些你真正在乎的人。
不要让刷屏的广告信息阻碍了你和你最相互关心的人的沟通往来。因为每一个被微商刷屏的人都会无奈一件事情:不是我不关心你,是因为我真的无法从一堆广告当中找出一条真正关于你的信息。
另外,微商代购引起的朋友反目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一条就发生在最近几天的新闻:南京的黄女士报警称托朋友从国外代购回来的一双鞋子两只产地竟然不一样,在两只鞋子的底部分别发现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和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的标志。黄女士怀疑是朋友骗了自己,而朋友却坚称鞋子是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拒绝退货,于是只能报警求助,就这样“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你可以和全天下的人做生意,但是你在乎的人和在乎你的人,就只有他们。
秀恩爱,请屏蔽前任(们)。
这年头谁还没几个前任,与前任保持基本上的礼尚往来就好了。与你分手后的前任无非分为两种:比和你在一起要过的好与比和你在一起要过的不好的。
比和你在一起过的不好的,看到你与现任秀恩爱,肯定会痛上加痛。分手不爱就好了,千万别因爱生恨。
比和你在一起过的好的,更容易衬托出当时和你在一起过的可能不尽人意。你这小恩爱在朋友圈一秀,原来你是可以和别人你侬我侬啊,那肯定是你当时和前任爱的不够认真啊。于是,你又伤了人家。
其实吧,秀恩爱主要要适度,小秀怡情,尺度别太过、别太频繁,我们这些围观的还是基本能够接受的。
瞎矫情,请屏蔽易敏感的人。
你可能没事会在朋友圈抒发个小感慨:唏嘘人生,感叹世态炎凉。也可能心血来潮晒下某些方面的优越感。谁能没有突然某个时候哪根神经不对的时候呢?所以这一切都正常。
但是记得在矫情的时候,一定要屏蔽掉你朋友圈里那些心理敏感的人。你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千万别引起别人的瞎合计,也保不齐就会把一些有的没的事情往自己身上套,进而与你心生嫌隙。而且悲催的是你还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说到时候你冤不冤。
喷工作,请屏蔽你的同事。
你的同事、领导,只应该在你的朋友圈看到一个积极努力的你。一张加班时候安静的办公室的照片,一段对用心服务客户的工作感悟,或者是关于公司产品的宣传转发,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职场精英的你发送朋友圈的正确姿势。
但是,千万不要吐槽你的工作。
至于其中道理,任何一个职场的人都会体会了解。千万别让你的一句吐槽,成了日后被人针对的把柄。
所以这一项,切记就好。
晒友善,请屏蔽没有下限的人。
善良,都是为了温暖别人,唤起更多善良的人性。你可以通过各种事情表现你的理解、包容,甚至隐忍。但是这也可能会让少部分对己零要求、对他人零下限的人有了可趁之机。
你既然可以对谁谁怎样,你为什么不能这样对我?
我给你个机会,让你帮我个忙!
我就对不起你了,你就多理解理解吧。。。
对于这样的一小撮人,你真的不需要表现出你的善良。因为你的善良就是他们无耻之火的助燃剂,你的善良会一烧而烬,渣都不剩。
所以对这个分组请屏蔽你的善良,屏蔽你表达友善的朋友圈。
坏习惯,请屏蔽你的家人。
你可能平日里会有一些小毛病,坏习惯。总熬夜、不按时吃饭、没事去泡个吧喝个酒,像这些事对于年轻人太稀松平常了。可是,这些事就不必让你的家人知道了。尤其是不在父母亲人身边的孩子,本来家人就时常惦记。你这如果还总是表现出来各种在长辈眼中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更是让他们平添更多的担心焦虑。关键是不在一起,也不能有效的管着你,就只能化作唠叨与不安。
当然,你是一个成年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请在你有能力承受的范围内适度放纵。
私生活,请屏蔽陌生人。
生活工作中,肯定会有一面之交或者根本没见过的人相互加了微信。时间久了可能你根本都记不起来他们是谁了。果断删了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万一以后又有交集,岂不尴尬。
把这些朋友圈里的陌生人单独建立一个分组,然后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涉及到隐私的信息就尽量选择屏蔽这个分组。避免在朋友圈把隐私信息暴露给不熟悉的陌生人。
确定了上图一一对应的关系之后,这道连线题也就有了答案。怎么样,和你的判断是否一致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4465/2f284dfe04a4da6a.png)
看到这你也许会说,发个朋友圈还这么累,说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现实生活中,你面对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会有各不相同的沟通内容。
发朋友圈也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所以你仍旧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相应的表达,把适合的内容分配给相应的分组。
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表达内容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