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三伏灸
首先要知道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冬病:
我们说的“冬病夏治”的冬病指的是冬天容易犯的或者容易复发的病,主要是因“阳气不足”而引发的疾病,
比如:经常性感冒、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畏寒怕冷、胃寒、宫寒、腰部寒凉、手脚冰凉及小儿和妇女的虚寒之症。
2,谁最早提出三伏灸?采用什么材料
最早提出三伏灸是清朝名医张璐,他在《医通》中记有:“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
何为三伏灸白芥子,味辛,入肺,有刺激性,可以做发泡灸的材料。清朝名医张璐,当年选择白芥子做材料,除了它能入肺经,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它可以让“皮肤起泡”!
从起泡到结痂这个过程,是对经络穴位的一个连续的刺激过程!
3,为什么重点是“肺”!
“肺”为娇脏,太寒太燥太热太润都对它是伤害。并且“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六淫之邪最先伤害的就是“肺”。
建议艾友学会隔姜灸
冬天气候“风大燥寒”,对肺的伤害可想而知,因此在冬天容易出现跟“肺”相关的病症:经常性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
我们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一是,冬天我们乱吃乱补,萝卜助消化;二是,萝卜有很好的润肺清肺火的作用。
因此三伏灸取穴主要是针对“肺”!
比如:肺俞、大椎、膏肓、定喘、风门、天突
各位艾友具体取穴,后面再写!
4,为什么选择“伏日”?
三伏天,全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同时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气血循环最好的时候,这时做艾灸,同时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这时艾灸可起“四两拨千斤”之效!
为什么选择三伏天之中的“伏日”,因为伏日是庚日,庚为金,与肺金想通,也就是说“伏日里肺经最旺”,因此借“天时地利人和”,这时艾灸“肺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果!
今年的三伏日
初伏日:7月12日
中伏日:7月22日
末伏日:8月11日
5,“伏前加强灸”“伏后加强灸”?
我以前专门讲过,艾灸治病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动气血打通瘀阻的地方,如果你本来气血都弱,那么效果就会弱!
“伏前加强灸”就相当于运动之前的热身,补补气血,活动筋骨。
“伏后加强灸”就是再巩固一下,就像税务系统年终扎帐一样“扎好帐关好门”,我们做三伏灸最后也要把关好门!
为什么古代没有,最近几年才有“加强灸”?
古代用的艾绒都是自己做的啊!
古代也没有“11.11”“6.18”啊,
“加强灸”跟“11.11”“6.18”还真不一样!
就像你妈不让你吃冷饮,穿露脐装一样:“都是为了你好”!
三伏灸,对每一位艾友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
做好每天的艾灸,
天天都是三伏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