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的真谛
齐帆齐微课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求知的真谛。”
求知孔子的学生子路是孔子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懂得很多道理,也有自己的一些修为,但是,他自身有一种优越感和盲目的自信,在外边喜欢说大话或者好为人师。这次应该是和别人讲了错的东西,孔子不满意他了,有些生气地说了这番话。
承认自己无知,需要内在的力量。《三体》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棒:“毁灭我们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
人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洋洋自得;一个人最大的不足不是无知,而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中谈到“达克效应”,这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当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达克效应”证明,无知的人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正如俗语说“无知者无畏”。
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思想家、教育家而不懂装懂,而是实事求是地告诉两小儿,他也无抉择。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和态度。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后来又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勇于承认自己无知,或者说认为自己是“一家之言”,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这是需要放下傲慢,遵从规律和永无止境的真理,有“活到了学到老”的心态。
求知当一个人承认自己无知,就有希望有知;当承认自己不知道,就有机会知道;当承认自己有不足,就能够谦虚谨慎地对待一切知识,就有机会去成长。
22年度写作营第150篇,1041字,累计1943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