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关于水的故事

2021-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杨金社

从昆山南站去周庄的路上,满目都是水,溪水,湖泊,河流,池塘……到处是水。所以说,周庄靠水而成镇,古镇又给水流以滋润,互为依赖,谁也离不开谁。

到了周庄古镇,更是水的世界。河流呈井字形分布,沿着这井字形的河流,周庄人便盖屋修房,这才形成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这个颇具江南风韵的古镇。

周庄,地处于太湖下游水网密集地区,湖泽密布,堪称“水乡泽国”。

在周庄博物馆,我看到对周庄关于水的介绍。

这个介绍,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泽国水巷”,第二部分是“吴风古水”,第三部分是“在水一方”,第四部分是“湖光潋滟”。

周庄,身处众水的怀抱之中,古镇区内的市河,主要有两纵两横,都是当地先民循着原有河塘支渠,经过多年的整理开挖修筑而成。

这些水巷,疏通了周庄的每一个商埠,每一条街巷,每一户人家。

河道是水乡古镇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既是农田生产的依赖,又用作交通运输、生活饮用,也是排泄雨水的通道。

古镇人的生产生活无时无刻不与水联系在一起,而古镇上的河道,凝聚了水乡人历代劳作的精华,呈现出水乡人的巧思与技艺,也给后世人留下了柔美的景色。

纵横整齐的南北向、东西向市河,构成了古镇“井”字形的布局,疏密有致。“人家尽枕河”,古镇枕着涓涓流水沉睡了九百多年。

周庄古镇的南北向市河两岸,房屋鳞次栉比,为镇区的主要街区。因急水港水流直泻东去,古人便在市河北口东边,筑一长堤,俗称“牛舌滩”,伸向急水港中,以拦截激流,让其折向南北市河。在南出口处,河道折向东成一直角,以减弱南湖波浪直涌市河,使市河水流平缓、清澈,这就是古人治水的智慧。

现在,在北栅建一水闸,在南栅也建有一水闸,以控制市河内的水流。

周庄东西向的市河,又叫中市河,在它的两岸目前是周庄的商业中心。

围绕周庄的河流,还有银子浜、箬泾、史太淀等。

据清朝光绪年间《周庄志》记载:银子浜为沈万三之园居,湖石尚存。浜亭处有水一泓,下通泉源,迂回曲折,旱岁不枯。上筑小亭名曰“金钩钓月”。水底有古墓坚实顽固……。

箬泾,意为像箬竹一样细的河流,它是由银子浜中段再折向南流的一条小河,是一条两头通的河,北接银子浜,最南可连接南湖。清代周庄镇志说,箬泾“跨水多架屋,不能通舟楫”,到清代时,箬泾已不是公开的水域,而是私人宅第中的小河,只供私家小船进出,张厅的“船从家中过”的那条小河,就是箬泾的一段。

太史淀,是在周庄镇北,1977年1月在围垦太史淀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中,发现了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并采集到石镰、石斧、石犁等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木井栏圈,以及属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陶器等。

经过南京考古博物院专家对这些出土文物的鉴定,太史淀这个地方,是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宋代先民们居住生活的村落,这无疑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隅。

我们再来看一下周庄的水域面积。周庄的水域面积18.1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6.61%。其中,7个湖荡面积15.89平方千米,136条河、浜、潭、溇,总长118.95千米,总面积2.27平方千米,沿湖河岸线265.76千米。

由于湖、河密集,陆地面积被分割成102个岛状或半岛状的玗屿,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泽国先民利用区域内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依水建镇,由水成市,临水筑屋,傍水成村,以水为本,滋养渔农,靠水生产,繁衍生息。

看到这一段文字,土生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我,对水,对水乡是多么的向往和热爱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